高宗在当皇子之时,并不曾参与到夺嫡之争中去,可却看多了诸般兄弟尔虞我诈的场面,也曾因一帮子兄弟的夺嫡而饱受牵连之苦,尽管出于政治需要,高宗本人也不得不在几个儿子中找一个平衡,可打心眼里却万万不愿见自家这几个嫡子也走上那条道路,此际见太子认了错,高宗也就不为己甚,只是放缓了语气,好生教育了太子一番。
“父皇圣明,儿臣自当牢记父皇之教训,定不敢有所或忘。”
太子是彻底被高宗的突然“雄起”搞怕了,眼瞅着事已不可为,自不敢再强扛,只能是老老实实地认错了事,至于萧明的结局会如何,太子这会儿已是顾不上去理会了。
“记住便好,弘儿的话朕还是信得过的。”
高宗并没有换马的意思,自是不会死揪着太子的错处不放,这一见太子已认了错,自也就不打算再追究此事,这便点了点头,和蔼地说了一句,便即虚抬了下手,示意太子回座。
“儿臣谢父皇隆恩。”
太子已是彻底胆怯了,恭恭敬敬地谢过了恩,便即谨慎地坐回了原位,不敢再有旁的举动。
“陛下,老臣以为潞、英二位殿下虽皆是当世英才,然,居之台阁却与朝廷体制不符,还请陛下三思!”
太子虽已退缩,可阎立本却不肯退让,在他看来,不能将潞、英二王排挤出朝堂已是失败,倘若反倒让二王加深在朝堂的根基,那便是败上加败,一旦真是如此,太子的东宫大位怕就得摇摇欲坠了的,而这是阎立本万万不愿见到之局面,哪怕此际高宗已是“雄起”,可阎立本却还是强硬地站出来反对道。
“陛下,老臣亦是这般看法,还请陛下三思!”
乐彦玮与阎立本是一样的心思,二人如今都已是太子的心腹重臣,自不愿见到二王崛起之局面,这便站出来高声附和了一句道。
“陛下,臣妾以为阎相、乐相所言有理,贤儿、显儿皆大才,于朝堂上参知政事似更适宜些,至于部务么,还是交给底下人去办为妥。”
不止是太子一系不想坐看二王势大,武后也同样如此,这一见高宗的脸色又开始晴转多云,自不肯见高宗将旨意就此定了下来,这便从旁插了一句道。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武后这么一发话,已被高宗震慑住的朝臣们自是全都回过了神来,不止是太子与武后两派人马齐声附和,便是连不少中立的朝臣们也跟着发了话,很显然,大家伙都不乐意与亲王一起共事,那是没地给自个儿找不痛快来着。
得,再不出面怕是要惹众怒了!李显对兵部的勾当自然是眼馋得很,且不说拿下了兵部便意味着拥有了一定的调兵权,也不说跻身台阁之后,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要重上不少,就说有了这么一块自留地,李显便可趁机大肆扩展自个儿在朝堂上的地盘,不过么,眼馋归眼馋,李显的头脑还是清醒无比的,自是知晓这么块大肥肉不是现时的自己能吞得下去的,真要这么做了,那便是自寻死路,不但太子要对付自己,只怕武后那头也会将自个儿当成必除的首要目标,这等后果之严重可不是李显乐意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