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人无须客气。”噶敏图忙拱手还礼。
三日后开始选秀女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传了开来,外城的反响倒不是太大,因为选秀女仅仅只局限于旗人,不在旗的想蒙混进秀女之列,那是难如登天,当然,在旗的想逃避选秀,同样是难如登天,因为旗籍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送选的秀女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由族长、领催、骁骑校、佐领参领等逐一具结呈报都统,再汇齐。
这可谓是层层把关,若是出现冒名顶替现象,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遭受牵连,这可是欺君大罪,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满门抄斩,谁敢拿自己满门性命和前程开玩笑?
相比于外城,内城则是一片忙碌,适龄备选的旗人家女子纷纷开始做准备,这是贞武帝的首次选秀,不仅是朝廷重视,送选秀女的人家也是大为重视,贞武今年才二十六岁,后宫又只寥寥几个妃嫔,一旦选上,被宠幸的机会相当大,若能诞下个皇子,整个家族都将飞黄腾达,这种能够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谁敢不重视?
但凡跟宫里沾上关系,就没有简单的,选秀也不仅仅只是充实后宫,更是一种笼络朝廷官员的手段,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然大清严禁后宫干政,但是间接的影响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此次选秀女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致京师官员从上到下都格外关注,送选秀女的人家更是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关系,以保证自家的秀女能够顺利进宫。
第647章 选秀女猫腻
选秀女始于顺治十年,到贞武这里,已经历经六十余年,早已形成了一套繁杂缜密的制度,从确定秀女清册到送选到最终确定,要经过层层选拔,京师八旗官员对这套流程亦是烂熟于心,谁都知道,最关键的就是第一轮、第二轮的挑选。
按照流程,送选之日,参选秀女在各旗的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这就是第一次挑选,也就是所谓的海选,因为送选的秀女多,帝后们没时间也没精力一一挑选,只能由太监带劳了。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选拔,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
第二轮的选拔,仍然是由太监选拔,以便优中选优,经太监两轮挑选后,才将选定的名册报送帝后,再由帝后亲自进行下一轮的挑选。
要想通过第一轮、第二轮的海选,引阅的太监是关键,如是不把引阅的太监打点好,连帝后的面都见不着,就遑论选中了,问题是引阅的太监敢肆无忌惮的将各方面都优秀的秀女在海选时就刷掉吗?
敢!没什么不敢的!宫中选秀女,不是只看容貌,这年头讲究的是万恶淫为首,皇帝好色是大忌,是极不名誉的,美女祸国,红颜祸水,不论是帝王还是大臣们或者是士子们都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并且说的理直气壮。
再则,不论是太后还是后宫的妃嫔,都不希望挑选太美的秀女进宫,太后是不希望皇帝沉溺于女色,妃嫔是不愿意新来的秀女分宠,她们多半对引阅的太监都有交代或者是贿赂。
当然,仅是这点,还不足以让引阅太监肆无忌惮,让他们敢肆无忌惮的是选秀女的标准,宫中选秀女,首重品德,其次是门第,再次才是容貌,门第无法弄虚做假,品德和容貌却是大有文章可做,这二点也是朝中大臣和引阅太监相互勾结,玩弄手脚的重点所在。
虽然明知引阅太监的重要性,但是一般的旗人却是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就是想贿赂引阅太监也找不到门路,能够做引阅太监的,可不是宫中的小太监,多多少少在宫中都是有点地位的,一般旗人根本就没法子接触的到。
户部,镶蓝旗汉军旗的赵灿在听到三日后开始选秀的消息后,便急的一筹莫展,他大女赵梦桐年方十六,天生丽质,清纯乖巧,他素来引以为傲,爱如珍宝,一心指望女儿能够进宫改变整个家族的窘况,但他不过是户部一个笔帖式,根本就没有门路去贿赂引阅太监。
笔帖式也分满洲、蒙古、汉军三种旗籍,主要职责为翻译文书、掌管薄籍,笔帖式品位相当低,除极少数主事衔笔帖式为六品外,一般为七、八、九品,赵灿便是户部的一名七品笔帖式,七品官外放,能做知县,但在京师,却根本不能称之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