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世家大族在坞堡庄园里面蓄养的私兵尽数被俘虏,除了按照一个世家子弟身边两个护卫的标准留给那些清廉世家子弟之外,其他大部分私兵都划归地方郡县兵。
吕布想起那天在那个破旧客栈里面听客栈老掌柜反映的问题,颁下军令,让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缺他不可的中央军战辅兵和郡兵、县兵都退役到地方做亭长、亭尉、保长、甲长,一方面巩固吕布对地方的统治,一方面则缓解地方百姓的压力。
各地郡县兵由各个世家大族的私兵补充一部分,再根据各自家庭情况复员一部分,到最后数量保持了稳定,留下的战士多是没有家小拖累,可以把全部心神都放在训练、战斗上。
在这次廉政风暴里,吕布通过查抄那些贪腐世家大族,得到了数以万计的战马、兵器盔甲,数以百万石的粮食,中央军和地方郡县兵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扩充,而地方世家豪强原来嚣张气焰被打压到历史最低点。
吕布现在统治下的七个州里,有数以千计的世家大族,并不是每一个世家大族的家风都像汝南袁家那样贪得无厌,还是有像闻喜裴家、陈郡袁家、陈留蔡家那样廉洁清正的世家,他们的家风注重修德、修学、修廉,所以家族里面的贪腐子弟很少,对于这种贪腐子弟只占据他们家族一小部分的良善世家,吕布还是抱着极大的善意去争取他们的支持,把他们家族里面少数害群之马及其获利家属清除完毕后,那个良善家族还能继续保持下去。
而巨鹿田家、广平沮家、济阴董家、清河朱家、无极甄家等一直忠于吕布的世家,因为吕布把持着军政大权,这些世家的某些子弟便依仗这层关系,贪得无厌地搜刮民脂民膏、贪墨吕布的拨款,也十分可恨。
不过这些忠诚世家的子弟跟其他那些看似中立的世家子弟们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向下层民众诬陷过吕布,所以吕布对这些忠诚世家的贪腐子弟量刑宽松一些,但罢官抄家接受劳改是免不了的,但只要他们诚心改过,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反观那些向普通民众造谣败坏吕布声誉的世家子弟这一生是要待在建设兵团里面做劳役了。
第623章 高薪养廉仁至义尽
清除完了那些贪腐官吏后,吕布在中央大学堂的门生们以及在小科举考试里崭露头角的贤才们都有了安置的地方,通过州试的考生都在各级衙门找到了位置,通过郡试的考生也找到了衙门里面属官的位置。
这次小科举考试是吕布一力提倡的,是吕布给了这些考生做官的机会,虽然吕布推出了官员任职回避制度,让那些中央大学堂学员之外的考生无法到吕布门下拜为门生,但吕布的恩情已经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当吕布现在以及未来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比起那些世家子弟,更值得吕布信赖。
吕布依据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首民谣“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负面评论来渐渐地否定举茂才、察孝廉这两个有利于世家却不利于朝廷的提拔方法,代之的是便是吕布修订的科举考试,吕布的门生会越来越多。
原本按照东汉时期的规定,孝廉举至中央后,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依照这样的规定,吕布通过考试录用的这些贤才也需要进入郎署磨练一下,然后再经过选拔,才能委以重任。
实际上,吕布并没有照搬举孝廉的那套老办法,因为经过考试选出来的人才即将到任的位置都是地方六曹衙门,是地方长官的属官,而举孝廉后被任命的都是地方长官,地位有很大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再者,七个州下面的许多郡县的要害衙门的官员都查出有贪腐问题,都被绳之以法,地方政务仅仅依靠几个地方长官顶着是不行的,这些新选出来的贤才是没有可能再在郎署里面磨练几年才下放,他们必须要尽快去各地就任,越快越好。
这些新晋官员最大的缺陷是他们没有治政经验,但各地的行政一把手都是仕宦多年的,可以手把手地培训他们,而且这三年来一应政务也算平顺的,这些新选出的基层官员到达任地以后,开头的几个月是焦头烂额,但忙过开头的几个月后,他们也全都驾轻就熟了,本来各地的政务都大同小异,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