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他们来了,吕布心中那个“全民教育进而全民科举”的伟大计划便开始迅速实施起来,当然一开始是打着“教化万民”的幌子来大兴官学。
本来朝廷是有兴办官学的,在平帝元始三年,这个东汉朝廷就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并规定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由于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对于修缮学宫,提倡兴学比较重视,因而郡国学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学和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但是,这些官学、私学全都是为世家子弟、寒庶地主子弟开办的,那些贩夫走卒、自耕农、佃农、奴仆之类草根百姓的子女,祖祖辈辈只能做睁眼瞎,没有读过书的他们除了依附黄巾余党反对压迫他们的世家大族之外,几乎找不到正当的途径来改善自己和后世子孙的命运。
百分之九十的大汉子民都是文盲,这个情况非常不利于吕布势力的发展。
识字的能治政的人才几乎都来自世家大族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寒庶地主,打倒了一批世家,还是要用另外一批世家来统治这个国度,虽然第一批世家更仁义良心一些,但那仁义良心也是有限的,世家大族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必然还是要不劳而获地吸取大汉子民的鲜血,五胡乱华可能会推迟若干年,但这个世家大族统治下的大汉民族必然还是会衰败,早晚还是会被那些游牧部落接二连三地欺负蹂躏。
吕布不仅要大兴官学全民教育进而科举,他还要把全民教育跟全民皆兵结合在一起,打造华夏版军国主义,把东亚地区变成大中华共荣圈。
全民皆兵制度已经实施下去,现在呢,就是要搞全民教育,等全民教育推行下去,不出十年,汉民族就不再是羊,而是盘踞在东亚的真正的蛟龙,把那些小鱼小虾尤其是东海上那一只爬虫全部吃掉。
只是搞全民教育,谈何容易。
第208章 亦能覆舟
对于吕布准备大张旗鼓地兴办官学,那些大世家家主们和依附于他们的私学学霸们纷纷反对。
吕布心知肚明,这些混蛋说出形形色色的反对理由,根本就是想世世代代承袭官位,保住自己世家大族基业,他们最为恐惧自己世袭的官位被寒门庶子或那些泥腿子家庭的子女给取代了。
吕布召集所有世家大族的家主们和朝廷大臣们联合议事,想要暂时打消他们的疑虑和恐惧,要连蒙带骗夹杂着忽悠,也要把“全民教育”这个基本国策定下来。
之前在蔡邕府上,吕布就把朝廷大臣们给忽悠好了,现在就剩下世家大族的家主们了。
在宴会上,吕布冠冕堂皇地说道:“之所以大兴官学,容许卑贱贫民的子女入学,是遵从孔圣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教化万民,让那些贩夫走卒、自耕农、佃农、奴仆的子女全都接受圣人儒学教化,让他们知道礼仪,知道仁义,知道尊卑,知道廉耻,让他们不再依附黄巾余党作乱,规规矩矩地接受世家大族和朝廷的统治,不再怨恨,不再反抗!”
吕布觉得自己这理由说得甚好,想必这些世家家主无话可说,谁知道,他话音刚落地,就听到一个尖利刺耳的反对声:“至圣孔子所言乃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亚圣孟子曾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孔孟所言,乃万古不变之真理,不能更改!尔乃何人,竟敢妄自更改孔孟圣言,真乃大逆不道!”
吕布定睛一看,原来是常山郡王家家主王博,似乎是太原王氏的附庸,面目长得跟王允很像,道貌岸然,正义凛然,似乎全天下就他一个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