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有着鹤翁美誉的阎先生?我看更像是蟾蜍翁。”一个尖刻的助教小声对同僚说道。
“此言差矣,怎可以外貌衣冠取人呢,依我之见,这才是高人隐士的风范。”另一个助教小声地反驳道。
猥琐的阎先生自然是冒牌货,真正的阎崇勉此时已经头上顶着大包躺在某个偏僻的胡同里了,堂而皇之走在众人面前的是昔日的菜贩子达文喜,马车夫是扎木和装的,钟寿勇扛着书箱扮作勤杂人员,刘子光搀着假阎先生,一本正经的表情和他气宇轩昂的模样告诉大家,这位青年肯定是阎先生的高徒兼助理,也是个饱学之士。
宾主寒暄之后,先到正堂奉茶,再去学堂讲学,达文喜一届东厂番子,哪里懂得什么学问,不过他的心理素质很好,对于装逼这门功夫属于无师自通,假模假式的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就把那些博士助教们打发了过去,越是这样虚无缥缈的态度越是让众人叹服,到底是隐士高人啊,说的话咱都听不懂也是正常的。
太学生们已经被召集起来,这些青年人是满清从三品以上汉臣的子弟,将来都是要担当大任的,太皇太后很重视汉臣的使用,尤其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以汉治汉是当今的主要治国策略,所以才会不停的邀请大师前来讲学,从意识形态上彻底的让这些年轻人忠于满清的统治,阎崇勉此人确实是个隐居者,但这种隐居只是为了隐居而隐居,当纳兰明珠去山里拜会他的时候,曾经在案头上看到一个前明时期朝廷发来委派阎先生出任某县学喻的邸报,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还放在案头显摆,说明阎崇勉还是心怀出仕的念头的,明珠是何许人也,这点端倪还是一目了然的,这就更加坚定了他请阎崇勉出山的决心,阎崇勉倒也有几分真才实学,著了一本关于明朝政治结构的册子,阐述了朱元璋以来的各项政治制度,从多角度加以分析,最终得出明朝丧失半壁江山的原因在于特务政治和皇帝自身的素质低下,这样的朝廷简直腐朽透顶,覆灭乃是天意使然,而满清的入关称雄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八旗兵的勇猛善战到皇族子弟的高素质教育,无不强过明朝万分,满清替代残明是一种进步,一种升华,中华民族经过这次涅磐,必将重新崛起,在旗人的领导下,再现汉唐雄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论调简直太符合满清统治者的胃口了,阎崇礼的见解,合理的证明了满清统治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他的理论和姜戌的“狼羊理论”相得益彰,都是统治者手里有力的武器,所以明珠才会三顾茅庐,请出阎崇勉出山,授予他太子少保的头衔,专门负责对太学生的教育工作。
可如今走上讲坛的只是一个猥琐的菜贩子,面对着几百双年轻的眼睛,老油条达文喜干咳一声道:“老朽车马劳顿,偶感风寒,嗓子有些不舒服,今天这个讲座就由我的关门弟子许文强来讲吧。”
太学的小官们不尽腹诽:大热的天您老人家受的哪门子风寒,太学讲课可不是一般人能来了得事情,就这样推给一个嘴上无毛,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来讲,未免太过于轻率了,不过再一想到人家是隐士高人,特立独行惯了的,或许是想借这个机会给自家弟子铺一条光明大道呢,想到这里众人也就释然了,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阎先生”身后那位剑眉星目的年轻人登上了讲坛。
刘子光以前只在军队里发表过演说,还从没面对过这么多的青年学生,看着讲坛下面一排排光秃秃的脑门和闪亮的眼睛,他没来由的一阵恼怒,满清奴役下的汉人们已经开始逐渐习惯这种野蛮的统治了,这不是一个好的迹象,这次能面对清国年轻一代进行演讲,未尝不是一个唤醒他们埋藏在内心深处民族大义的种子的时机。
虽然没有经过任何事先的准备,但刘子光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他在满清最高学府的演说。
第46章 痛骂。雷劈
讲学是个庄严肃穆的大事情,太学的小官员们已经在讲堂里焚上了一炉沉香屑,达文喜嗅了嗅空气中的味道,满意地说:“好香啊,沉香屑里面还加了半成的龙蜒香。”说着睁开眼睛,四下打量,陪坐在他身旁的太学博士赶紧讨好的介绍道:“是啊,这还是太皇太后御赐的龙蜒香呢,珍贵至极啊。”达文喜嗅着香气找到了气味的来源,放到上风口的一架青铜香炉,顿时眼睛里精光四射,快步走过去把玩起来,一般场合下达官贵人们都喜欢用前明的宣德炉,这种铜里掺金的香炉已经很名贵了,可是太学不是一般单位,里面充斥着学问人,所以用的炉子也不同反响,是一口西周时期的青铜鼎,这年头玩鼎的人不少,达文喜所扮演的阎崇勉喜欢鉴赏收藏古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达文喜抚摸着古鼎老半天,终于没有夺人所爱,这让太学官员松了一口气,等达文喜在香炉里做够了手脚,刘子光那边的演讲已经进入了正题。
“阎老师的著作里宣称,大明朝的政治制度异常腐朽,是造成北明亡国的重要原因,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明朝的制度虽然有缺陷,但确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制度,它制衡了皇帝过于庞大的权力,也限制了权臣的出现,皇帝和内阁相互制约,皇帝一代一代的传,内阁一届一届的换,皇帝的圣旨内阁可以封还,内阁的奏报皇帝可以留中,看似对皇权的挑战和不尊重,其实符合了天下苍生的利益,要知道,天生英明的皇帝古来少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是凤毛麟角,更多的皇帝是不学无术之徒,让一个仅凭着身上有皇族血脉的人独揽大权,掌握天下苍生的命运未免过于儿戏了。”
中皆哗然,这也太离经叛道了,简直是在质疑帝制的正确性,要知道天地君亲师里面,君王的位置可是排在天地后面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大多数人都是选择了尽忠,在这个时代的人心目中,皇权永远是不可侵犯的,刘子光这样的讲话已经有点大逆不道的味道了,不过众人并没有喧哗,而是等着他的下文。
刘子光的演说词都是随口说的,并没有稿子,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刚才劫持阎崇勉的时候,看到他身边带的著作,信手翻了几页,胸中大致有了方向,那就是驳斥满清统治的正确性,唤醒众人潜在的民族自豪感。
“北明的灭亡,主要是天灾人祸,天灾指的是千古难遇的小冰河期,这个你们不懂,回头可以咨询下钦天监的老师,这种异常的气候直接导致了粮食的绝收,赤地千里,饿殍满地,灾区主要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川陕之地,从江南运粮救灾非常困难,本来按照北明朝廷的动员能力,依靠富足的江南将这场灾荒挺过去也是有可能的,可是恰在此时,关外的后金人,也就是现如今的大清政权开始蠢蠢欲动,趁着北明境内灾荒不断,兴兵作乱,直接加重了北明朝廷的负担,大量的人力财力不得不优先用于抵御外虏,灾区得不到及时地救助,烽烟四起,土匪满地,直接影响到了京师的安危。在这种内有饿虎,外有豺狼的情况下,北明政权毫无悬念的垮了,这归功于天灾,更归功于某些野蛮民族的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