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页

大体的作战方案就是这样确定下来,但毎一路俱体的作战方式,还是由各个军区来自已制定。现在周少桓、成进都在,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怎样打。

另外和南京进行联络的朝鲜使者崔成皋的帮助下,帝国的情报机构也终于在朝鲜展开了工作,尽管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依然收集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朝鲜李朝,在另一时空里一共存在了五百一十八年,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横跨明清两代,在世界历史中,也极为少见,尽管日本天皇存在的时间比朝鲜李朝要长得多,但在大部份时间里,日本天皇都仅仅只是一个像征的称号,并无实权,也没有代表过日本。在中国的眀清两代,都是以丰臣幕府、徳川幕府为日本的统治者。

不过在另一时空里的中国人一提到朝鲜李朝,最大的印像不是它的时间久远,而是激烈的党争。有历史学者认为,朝鲜李朝的党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但是实上,朝鲜李朝的党争存在的时间之长,斗争派系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中国历史中的任何一次党争。朝鲜李朝存在了五百一十八年,而党争的历史竟持序了二百八十余年,可以说朝鲜李朝的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党争中度过,并且引发了好几次政治大变动和朝廷的全面洗牌,甚致是国君的更替。而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李朝居然都一直支撑了下来,并没有改朝换代,如果是在中国,一般的党争都不可能维持百年,国家就被整得不行了,因此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不过朝鲜李朝的党争,扔到世界范围内,实在不算什么事,争来争去左不过就是为了那巴掌大点的地方,因此在商毅的电脑里,关于朝鲜李朝党争的资料并不多,而且也讲途得比较简单,商毅把这些资料又结合了收集的情报,花了好一番功夫,才算把朝鲜李朝党争的脉络理了个大概。

朝鲜李朝的党争,一般认为,是从中国万历三年(1575年)“乙亥党论”开始,但在此五十多年以前,1519年的“己卯士祸”时,代表元老势力勋旧派,和代表新兴势力的士林派开始对立,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朝鲜李朝党争的历史就已经开始了。而在1575年,才正式出现了东、西两党的分立。东西之争,也成为百年之后,朝鲜朝党争的主旋律。

不过在一开始的时间里,东人党虽然一直都占居上风,但内部却分裂为北人党和南人党两派,这时正值“壬辰倭乱”: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北人党主战、南人党主和,因此在1598年战争结束之后,主和的南人党下台,北人党得以掌握政权。

但仅在一年之后,因为立嗣的问题,北人党又分裂为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拥立永昌大君的小北派。而在八年之后,大小北的争斗还没分出胜负,小北派居然又为清小北派和浊小北派。

结果在第二年(1608年),朝鲜第十五代国王光海君李珲即位。结果支持光海君的大北派得势。六年以后,永昌大君被杀,小北派失势。而大北派这时却又分裂成肉北、骨北、中北三派。最后是以肉北派获胜,为代表的大北派持掌朝政。

但大北派也没有得势多久,在1623年,在朝鲜政坛上沉寄了三十余年的西人党开始发力,他们联合东人党中分裂出来的南人党,小北派中的清小北余众,支持绫阳君李倧发动政变,推翻了光海君李珲的统制,成为朝鲜第十六代国王,而西人党也终于扬眉吐气,开始了自己这一糸的掌权过程。

不过正应了中国的老话,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这句老话,在斗倒了东人党,彻底翻身之后,西人党立刻就因为分脏不允,分裂为功西派和清西派,经过了一糸列斗争之后,功西派压倒了清西派上位。

而这时当时还是叫后金的清廷开始攻击朝鲜,并在十年内连续两次攻入朝鲜,因此朝鲜李朝的党争,又揭开了新的一页,开始和清廷挂上了勾。

功西派首先又分裂为主和的少西派和主战的老西派;1637年朝鲜终于向清政称臣,而少西派演变成为以金自点为首的洛党,是亲清派,主张出兵帮助清军进攻明朝,老西派则发展成为以元斗杓为首的原党,是亲眀派,反对出兵帮助清军进攻明朝。由于这时清廷的兵势凶猛,并在1644年入关北京,正式入主中国,建都北京,因此洛党在朝鲜占了绝对的上风。

但就在去年,也就是后明五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朝鲜的第十七代国王李淏即位。

李淏曾在清廷当了近十年的人质,一直到即位时才回到国内,正好赶上了清廷的中原大败,因此对中国的南北局面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且在李淏之前回国的兄长,昭显世子李溰回国之后,不明不白的被人毒死,因为李溰在清廷为人质期间,多方参查了清廷的实力虚实,骑战火器的练兵之法,因此李溰之死也让人十分生疑,同时也曾加了李淏对清廷的不信任。

因此在李淏回国之后,也有摆脱清廷控制的想法,并且启用了一些原党的大臣,重用了原党的重臣宋时烈。但这时毕竟是洛党得势,李淏也不敢有轻妄动,因此才派原党大臣崔成皋为使臣,来到南京,探看一下南京政府的虚实动静,却不想崔成皋急于为原党反盘,一下子就向商毅把底都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