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司马光还将葛逻禄倒戈一事煞有介事地记在“仙芝大败”之前,从而误导人们认为这才是唐军战败的主因,藉此来为中华败于异族制造借口。
而这样做的根源目的,其实就是不愿意承认此时中原王朝的军事实力已远非阿拉伯帝国的对手这一事实。
司马君实聊聊几字,真相立掩,手法颇为高妙,不愧是史学大家。出于维护自家的初衷,后世众多论史者多将司马光的这句话奉为至宝,对其它记载和诸多疑点则选择性忽视,立场偏颇地去解读历史。
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吹捧唐朝,甚至毫无根据地编造出唐军原本胜利在望,只是葛逻禄部无耻地于胜利前夕叛变,才导致全盘崩溃的谎言。
在如此巧妙地歪曲之后,双方的实力高下立时互易,全军覆没的唐军反倒成了强大的一方,不免令人狭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唐朝在怛逻斯之战后失去了争夺西域的资格,此事众所周知,不易颠倒胜负,于是便退而求其次,利用文字游戏来颠倒双方的实力强弱,自吹自擂,关起门尽情意淫。
一些无良的历史痞子甚至还编造谎言,说什么“唐与大食间发生过七次有记载的较大战役,六胜一败,大食人撞得头破血流”,意淫得简直没了边儿。
事实上,怛逻斯之战是唐与大食间爆发的唯一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其规模和后续影响也远非两个阵营间的其它战事所能相比。
在唐朝与大食在西域的百年争夺中,除了怛罗斯战事之外,双方都是操纵藩属国争斗,或者直接出兵攻击对方旗下的藩属国,怛逻斯会战是唯一的一次直接对决。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不提怛逻斯之战,唐朝在西域也是败多胜少,除了在大食三次大规模内乱期间能做到暂时稳住阵脚外,其它时间中基本上都是在节节退却,大片领疆沦失,孰胜孰负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得出“六胜一败”这种结论地?
按这些无良痞子的说法,除了怛逻斯之战外,似乎大食在这百余年中就从来没赢过,一直在不断吃瘪,其颠倒黑白之嚣张,委实令笔者感到触目惊心。也就是此战结果天下知闻,实在无法抵赖,否则被吹嘘为大捷也未可知。
正是因为,在历史上的无数战例当中,已经证明了阿拉伯帝国的强大战斗力,杜睿这才对阿拉伯格外的上心,开发燧发枪,以及很快就将到来的埃及攻略,只要能有机会削弱阿拉伯人的实力,杜睿从来都不会手软。
第六百章
自古以来,史料所记载足以威胁华夏王朝的势力主要就来自于北方的大草原,鬼方,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这些游牧文化的民族,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农耕文明的华夏民族。
如今杜睿通过努力,以及不间断的军事打击,已经将这些威胁基本上解除了,那么华夏王朝就当真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显然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