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页

朱厚照或许没干过太多祸国殃民的恶事,但是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危害一时,还流毒后世。

李贤在细细的听了杜睿的这一番如何做皇帝的阐述之后,想了半晌才抬起头,道:“姑父!朕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杜睿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圣上只要明白要做皇帝,怎么做皇帝,如何做一个好皇帝,臣也就放心了!”

李贤是个聪慧过人的少年,他能够猜到杜睿的心思,见杜睿如此说,立刻笑道:“朕虽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是如今朕还年少,经验不足,姑父可不能偷懒!”

杜睿也笑道:“圣上说笑了,臣受先帝托孤之重,旦夕不敢松懈!”

李贤点点头,道:“那如今这最要紧的一件事,姑父觉得该如何应对!”

杜睿知道,李贤说的是皮纳尔求援的事,也不解答,而是反问道:“圣上觉得应该如何?”

李贤知道杜睿是要考校自己,想了想,道:“朕虽然觉得救援拜占庭,对大唐的利益没有多少,但是拜占庭为大唐牵制着大食,一旦坐看拜占庭亡国的话,只怕大食的实力一旦增强,就要骚扰边境,而且大唐与拜占庭也分属友邦,要是坐视不理的话,怕是要惹天下人笑话了!”

杜睿闻言,道:“圣上说的有些是对的,有些则是错的!”

李贤道:“哦!姑父觉得朕说的不对,便请姑父指教了!”

杜睿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相对的利益。圣上!纵观华夏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史实。隋末唐初之迹,时局动荡不安,高祖为巩固自己的势力,给当时占据瓦岗的魏公李密写了封信,信中对李密大加尊崇,李密轻信了,最终被高祖打败。还有楚汉争霸时,汉高祖看到自己的势力还不能与项羽抗衡时,便卑躬屈膝地侍奉项羽,使项羽因此相信自己已逐渐削弱刘邦的势力,以致垓下一战,把项羽彻底消灭了。或许有人会觉得高祖皇帝和刘邦耍弄手段,不够光明正大,但无论如何他们用何等手段,终究成就了一代王朝,而后世看到的是他们的丰功伟业,没有谁会去批判他们不光明磊落,甚至他们所用的计谋会被歌赞为妙计,他们被后世赞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他们为了自己的王朝利益可以向敌人假装妥协,示弱,最终成为一代英雄。还有三国时期,袁绍与冀州牧韩馥是老朋友,他们曾共同讨伐董卓。而后袁绍却用计主管冀州之事,反客为主,尽夺韩馥之权,逼得韩馥扔下一家老小,孤身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去了。圣上袁绍为何要与韩馥反目?要知道当袁绍缺少粮草时,韩馥立刻派人送去粮草。袁绍为何敢冒天下人唾弃为忘恩负义之徒的骂名,攻取冀州?终其缘由,是为了利益,冀州是粮仓,得到它就使袁绍的势力更上一层,利益的趋使让他们成了仇家。”

李贤闻言仔细的想了想,皱眉道:“姑父说的虽然不差,但是如果一味只讲利益的话,如何彰显我大唐的大国气度,恐怕会寒了天下人之心!”

杜睿笑道:“圣上多虑了,历来国家的威望都是打出来的,贞观年间,太宗皇帝北伐颉利,薛延陀部也曾出力良多,然而其讨要定襄,求娶公主,太宗皇帝何以拒绝,还是为了利益,如果将定襄给了薛延陀的话,大唐的北疆将完全交与他人之手,一旦薛延陀反复的话,北疆将永无宁日。如今的拜占庭也是一样,当初臣兴师西进,要灭了大食,彻底解拜占庭之威,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因为那样做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当初要是把大食给灭了的话,拜占庭在西亚就彻底没有了对手,他们先要获得更多的领土,只能从大唐的身上讨要了。”

李贤原先还一直以为当初杜睿西进,只占据了中亚之后,便撤兵还朝,是因为力有不及,现在杜睿解说了一番,他才明白,原来杜睿回兵,是因为当时继续进兵的话,大唐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可是如果坐视拜占庭被大食所灭的话,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大食,大食的国力要远胜于拜占庭,一旦大食解决了拜占庭,没有了后顾之忧,必然要挥师东进,如此一看,大唐还是要救拜占庭!”

杜睿见李贤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了,不禁大感欣慰,笑道:“拜占庭自然要救,只不过要看看他们能够付出多大的代价了。”

李贤闻言,顿时领悟,道:“姑父是说,大唐救援拜占庭,不能让拜占庭占到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