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可若是杜睿战败了,到时候大食军队再次杀入西域,攻进河西,剑指长安,到时候华夏震动,大唐的江山社稷就会在瞬间崩溃,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李承乾的肩膀承担不起来。

“圣上,臣以为能胜,一定能胜。”李世绩毫不犹豫的回道,言语之中透着自信,“宋国公用兵,一向三思而行,这番大战关乎大唐国运,宋国公若不是有十足把握,定然不会贸然行事,臣以为圣上无需忧虑,只需安坐龙庭,敬候佳音便是!”

其实李世绩的心里也是一样在打鼓,不过这个时候,他不能将自己的担心表现出来,满朝文武,通晓军略的就他一个,如果他都怀疑的话,只会闹得人心惶惶,这个时候,他必须给所有人自信。

“杜爱卿,你以为呢?”李承乾点了点头,又看向了杜痒盛。

杜痒盛闻言,出班拱手道:“圣上!臣也以为此战,我大唐必胜!”

杜痒盛是杜睿的学生,此刻自然要站在自家授业恩师的一边,而且他说出必胜,倒也不是妄言,而是对杜睿有自信。

杜痒盛自小就跟在杜睿的身边学习,杜睿的能耐他再熟悉不过,而且杜睿行事不喜欢弄险,既然敢统领大军越过葱岭,必然是对胜利有着十足的把握,他这些时日也仔细的思索了一番,他当初跟在杜睿的身边学的虽然不是军事,但也曾有所了解,倒也总结出了不少必胜的理由。

李承乾闻言,道:“杜爱卿如何敢言必胜!?”

杜痒盛不慌不忙,道:“圣上!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在龟兹一战大败,损兵折将,士卒折损七十余万,实力大损,已然被宋国公杀得肝胆皆裂,撤军回去,不思守御国门,卧薪尝胆以复仇,反而纠结大军,意图再战,这在兵法上首先便犯了一个急字,况且龟兹一战,大食精锐尽失,所能纠集的党徒,不过是那些归途大食的蛮邦部众,有何战力,而我大唐则不同,龟兹一战,大获全胜,此时士气正盛,再加上有回纥,铁勒,什叶派等部相助,战力较龟兹一战之时,有增无减,所以臣言此战必胜!”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尚书令!”

褚遂良被李承乾罢黜之后,朝中的尚书令便成了于志宁,于志宁乃是北周名臣于谨的曾孙,于宣道之子,幼时过继叔父于宣敏。

大业末年,于志宁任冠氏县长,因为山东民变群起,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垂危,于志宁辞官回乡,率领族人潜迁至今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村一带定居,并在此深挖地道,修建地下营寨,屯军备战,操练兵马,坐观天下大势,待机举事。

高祖李渊起兵入关中,建立大唐,定都长安,迎谒于长春宫,任其为银青光禄大夫,不久,时任秦王的太宗皇帝出任渭北道元帅,命于志宁担任了元帅府记室一职,与殷开山一道参赞军事,随军征战,平息了薛举之乱,收降其子薛仁杲。

在征战中,于志宁还结识了尚在囚中的贤良之士褚亮。褚亮后因于志宁的保荐,效力于太宗皇帝,战功显赫。

战罢归朝,于志宁因功受封为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为唐初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常与太宗李世民磋学经书,商谈治国之道。

太宗皇帝继位后改任中书侍郎,一次,太宗在内殿宴请贵臣,不见于志宁来赴宴,问何故,长孙无忌奏道:“陛下诏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志宁为四品,故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