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为了表彰马周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亲自为马周题辞: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对马周所做的一切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这名臣云集,大贤辈出的唐朝初年也是不多见的。
纵观马周为官以来给太宗上书,可以归结为三点:其一,劝谏太宗节俭治国,力戒奢侈。他从夏、商、周至魏、晋、隋统治天下的时间长短切入,告诫太宗应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如此才能让天下人对当政者“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历陈尧、禹及西汉文景二帝节俭之事例,抨击当时朝中滋长的奢靡风气。
其二,劝谏太宗以“百姓苦乐”为国之兴衰的权衡标准。指出“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在百姓苦乐也”。他说隋朝虽然积蓄大量的仓米、布帛、金银,但这些最终却成为帮助造反者的财物。而今老百姓本无多少积蓄,还在强敛暴征,百姓颇有怨言,认为是朝廷不忧民怜民,进而提出“百姓苦乐”决定“国之兴亡”的观点。
其三,劝谏太宗高度重视基层政权建设,认为诸王与功臣的分封应该得当,不可“树置失宜,不预为节制”。他尤其强调重视郡县官吏的选拔任用,提出“天下者,以人为本”,要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安排贤良的官吏赴任,才可能真正造福一方。
通过这些谏言就不难看出,马周为官并不忘本,时时刻刻都牢记着百姓的福祉。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因为一直为国事操劳,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最后一病不起。太宗见到马周病倒了,便派当时医术最好的名医给马周看病。并且唐太宗还亲自为马周熬药,还命皇太子李承乾以弟子礼来看望马周,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杜睿身为马周的挚友,自然也不能坐视,平日只要处理了政务,便要前往马周的府邸探望,也费尽心思的想要将马周的病治好,可现在的医疗手段,对于马周的病症是根本没有办法的。
糖尿病!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后世,也没有根治的良药,更何况是现在这个年代。
杜睿进了泸州伯府,也无需下人通禀,径直到了马周的卧房,在门口正好撞见了马周的夫人薛氏。
杜睿连忙躬身行礼:“嫂夫人!”
杜睿和马周乃至交好友,虽然两人年岁相差较大,却一直兄弟相称,当初杜睿主持新政推广,马周便是他的副手,后来杜睿被罢黜,新政的后续推行,又是马周主持,两人对对方的才华都十分钦佩,因此一来二去的变成了朋友。
薛氏面色哀戚,见着杜睿,微微一福,道:“妾身见过宋国公!”
杜睿道:“不知兄长可好?”
薛氏一脸愁容,道:“按着宋国公的方子也吃了几幅药,虽是见轻,可却依然无法下床行走,今日公爷既然到了,还请公爷再为夫君诊治一番!”
杜睿忙道:“这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