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次年五月,两国开战后,李复圭乘机将闹讹与礓石二堡又夺了下来,王广渊知庆州后,又让王广渊将二堡交还给西夏。有没有起作用,没有,最终还是拳头。
但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字,钱。
大祭过后,郑朗姗姗来迟,这才宣布了准备银行一事。
此次扩股扩大到两百零几个州府,有三种形式的州没有进入,第一是特别封闭的州,第二个是西南羁縻性质很严重的州,第三个是边区诸州。其他的,那怕是贫困州也囊括其中。
为了收益,但还是为了繁荣经济。
股监扩大,管理难以增加,人员冗杂,利润会进一步下降,但会让全国经济进一步带动起来。实际有的州面积狭小,又比较贫困,想取得效益,不得不将眼光集中在四五等户上,也就是吕惠卿所说的青苗贷。银行制度,早就制订了青苗贷的利息,只是以前规模小,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仅针对商人。现在扩大,还想全部针对商人,已经不大可能。最终还会扩大,到那时,吕惠卿所说的青苗贷会占据很大的一笔比例。可那是让银行自己选择,与朝廷无关。赤贫户想借贷也借不到,三四等户不缺钱花,想强行摊派也不可能。青苗法的弊端就能避免。此次扩大,就是为未来积累经验。
银行监扩大,是豪强狂欢的时刻。
有所得必须有所出,郑朗借机推出一次小小的改制,对治平改制进行补充,三次磨勘二次保荐制度,原来职官仅是等候朝廷实封,不会做事的,三次磨勘制度就是所有职官必须做事,或授课,或担任散布在各个县担任小吏。根据他们的表现,知州以上的官员保荐,然后调到各州府担任重要的小吏,进行进一步观察。再由知州以上的官员进行第二次保荐,朝廷将这些职官集中起来,进行一次规模庞大的磨勘,比如现在的查隐田,未来不会大规模查隐田,但有的是事务,比如水利河工,兴修道路,赈灾济贫,再根据各人的表现,才能将他们进行差封。
一是减少贪婪的职官进入官场贪污,二是减少无为或者暴厉的职官进入官场。
还有就是提高经验,官员下去后,不仅要治民,一个知州或者知县就象当地的皇帝一样,仅靠自己是不可能的,必须任用小吏。从小吏这一道关卡过来后,就不容易为当地小吏所制。
那么官场风气会进一步的好转,无能官员也会进一步下降。
但这次多少还引起了争议声,因为清查隐田是几乎针对所有东南六路与京东路,这也是宋朝人口最繁多,隐田最凶的地区。
此次清查隐田,一直持续来年三月结束,银行监扩股也是到了三月底才正式扩股的。规模大,职员要培训,同时朝廷到了三月后,才方将资本筹足。这才公布两年朝廷的收支,熙宁三年的收入,让人咋舌,四年再度打回原形。总开支达到了一亿五千两百多万,总收入只有一亿八千六百余万。中间有大祭的开支,以及军费开支。老百姓不会细分的,只能看到支出一直居高不下,欠负又重,对熙宁三年的敛财争议声也就小了下去。
郑朗仍然没有离开三司,这次不是为了敛财,还不是为了河湟,而是粮食。去年秋收多少受到雨水影响,夏收却是一个丰收年,麦价也便宜,京师麦价不过一石不足两百文钱。郑朗在三司生生挤出五百万缗,大肆购买大小麦,调到各个仓储里。名义是平衡粮价。同时麦价太低了,粮价高伤民,粮价低伤农。去年粮价疯涨,作为官员也想粮食价格进一步下跌,一斗米二三十文钱不要想了,但跌至四五十文钱,那是最好不过。此举顺利通过。
王韶小动作不停,西夏人得知。
董毡其子蔺逋比,初娶甘州回鹘,环庆之役,董毡出兵,朝廷封其为锦州刺史。梁氏久畏其强,闻王韶降青唐,将复河湟,诸蕃势蹙,于是以李秉常才几岁大的妹妹嫁董毡子。
未必全部得到好处,邈川(青海乐都一带)城主温纳支与董毡有仇,投靠西夏,作为砥柱,拱守着吐蕃东北大门,让西夏从容于东方扩张。闻听两家结亲后,害怕夹在中间,两相夹攻,灭亡,派人明告西夏道:“如此,我必归汉。”梁氏不听,后来蔺逋比死,董毡又将其二女再嫁给养子阿里骨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