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就象一只小猫一样不敢言,崔娴却开口道:“殿下,官人看到你这封信,感慨良多,正好太后与皇后召臣妾进宫,托臣妾带几句话给殿下。第一个关于学习。官人说每一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心路不同,性格不同,别人适合的,自己未必能适合。那怕对方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大贤。李斯说过一句话,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齎盗粮者也。不但能用于治国,还能用在学术,思想,做人与学习上。官人懵懂初开,学问差,字写得也差。开始知耻而发愤,也苦练书法。”

赵顼嘻嘻一笑。崔有节昔年带着郑朗写的自白书给晏殊看,晏殊看后没有当成一回事,崔有节又将它带回家中,后来郑朗名声越来越大,赵祯好奇,让崔有节将这封信上交。

看了郑朗处女毛笔字,赵祯大笑,当然这件事没有宣传的。赵祯死后,这封自白书让赵顼得到。看着上面的蝌蚪字,赵顼同样捧腹大笑。

崔娴不知道他笑的什么,继续道:“先是官人摸似百家,仍还不够,继续寻访当世名家字迹,最后才悟出自己的书法。若不是因为政务牵连,官人在书道上早就自成为一家。学字如此,学习也是如此。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长处短处,不但学习他的长处,还要学会采纳其人适合自己的长处。比如大殿下随官人交流一段时间,还有东宫诸多侍读说书,皆有其长,皆有其短,就是长也有许多是不适殿下所学的长。泰山聚结的适合是自己的土,河海之深聚集的是适合自己的水。李斯仅说对了一半,因聚集人才,秦统一天下,因聚集天下的民脂民膏,秦遂亡国。”

“好。”高滔滔道。

在这时,高滔滔再也没有对付郑朗的任何企图。

“受教。”因为郑家在东边,赵顼恭敬地冲东方一拱手。

“学习亦是如此,不但要听,还要想要思,吸纳适合自己的知识。因此殿下于信中抱怨,让官人感到担忧。”

“我会谨记。”赵顼又恭敬地说。

说到这里,崔娴又看着高滔滔道:“官人又让臣妾转述一件事,宫中虽多人说书侍读,不过还是缺少精历大臣,若是皇后有意,最好召贾黯、吕公著、范纯仁等人,这些人有过很长的仕途经历,学问渊博,又是谦谦君子,职位乃是中层官员,没有多少利益瓜葛,让他们进入宫中,补充东宫师资力量为佳。”

算是进谏,高滔滔会同意的,不过那一边赵曙会怎么想,郑朗对这个时不时来一个羊角疯的家伙,也猜透不了。

“这是第一,关于学习的,第二关于孝道的,唐朝时李贤有才有学,名闻天下,为何下场如此凄惨?”

“乃武则天也。”

“殿下,官人早知道殿下会这么回答的。此言错矣,非是武则天,虎毒不食子,武则天当真想杀自己的儿子?李贤对其母不满,多次于各种场合也表露出这种不满。武则天本有野心,又担心儿子以后对自己不利,这才有了李贤最终的下场。还有一例,曹植与魏文帝相比,那一个才华更好?”

“曹植。”

“为何最终魏文帝得承正统?无他,魏武帝每次出行,魏文帝不会作诗吟赋,只会哭泣,这乃孝道也。魏武帝是选一个才华好生性张扬的继承人,还是选一个脚踏实地生性孝顺的继承人?”

要赵顼孝顺赵曙的。但用意没有这么简单,因此有了第三条,崔娴又道:“官人又说陛下春秋正盛,韩公名垂中外,乃顾命大臣,一君一臣安,则天下安。不过东宫乃是天下未来,一举一动,天下瞩目。此一时彼一时,殿下与东宫、韩公走得近,则天下安。然官人乃丁忧在身,游于朝堂之外,守孝于陇亩之中,殿下不顾天下轻重,不顾陛下与韩公感受,与官人走得近,陛下怎么想,韩公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