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二人已经真正脱颖而出,只是赵祯为了保护自己,刻意没有重用。但重用是早晚的事。

另外也将大小苏交给他们,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确,这是你们的小师弟,要带好他们,教好他们。不过大小苏很苦恼,几个月后悄悄对郑朗反应了一个问题,很困惑,二人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好心,想照顾小师弟,于是拼命地强行灌输,大小苏让两人填鸭子填傻了。

下面的争议也传到朝堂之上。

暂时没有谁作声。

今年天气比较好,赵祯病前的那一年冬天起,这几年冬天一直很寒冷,包括去年冬天。不过自景祐四年,也就是今年冬天起,好几年不会出现寒冬现象。不但是今年,未来数年都不会出现寒冬现象,郑朗知道,不过不必说出来。

也不一定非得暖冬,只要非是寒冬,现在北宋依然处在总体上的暖冬大环境下,会延长冬天施工时间,特别是淮南,冬息时间会缩短到半个月,再加上元旦节,工休期不会超过一个月。

施工的所在虽不及两浙路与江南西路密集,也能算是宋朝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仅是施工经过的诸州府人口就接近了一百万户,若加上邻近诸州的百姓,再将汴河流域与京城百姓加在里面,会达到两百多万户。

这就是郑朗所说的劳力。

没有密集的人口,就没有足够劳力进行施工。那怕是附近,比如滁州的百姓就可以调到泗州支援,也不能算是支援,冬休时,若家中活计不多,也能靠劳动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但不能将池州百姓调到泗州,路程太远,消耗严重,财政会吃紧,百姓自己来回也不会很方便。

开始还在看,整个八月未动工,计划未全部确定。直到九月底才正式动工,但还在看,先动工确订的部分工程。这个查看,要到明年秋天到来前才能定落。

起初劳力不是很多,百姓渐渐将秋收忙完,冬小麦与油菜全部种下,劳力渐渐多了。加上官员组织,一度使劳力最高峰达到一百四十多万人,已经与杨广修大运河时劳力差不多。

还不是高峰期,一旦北方工程动工,劳力数量可能还会翻上一番。

钱帛就象流水一样往外花。

这时候仅是一些主户闹事,无疑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郑朗做法也是很温和,除少数闹得特别厉害的严惩外,还是以优柔的态度处理各地矛盾,这让一些反对的人也不大好找借口。

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曹家,却给郑朗带来一些麻烦。

曹家非是曹皇后的曹家,那个曹家乃是真定人氏,两家本八辈子打不着任何关系的,然而真定曹现在显赫无比,不知道的,两家居然攀上了一层关系,八辈子叙不起来,十八辈子能不能叙起来?还是没有叙起来。仅是以前送了一些礼物过去,让曹家一个管事收下,于是回来宣传,俺们两个曹相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