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没有一个人作声。

赵祯疑惑地看着郑朗,郑朗继续说道:“但我不明白,那么所有富户皆是勤奋者,所有贫困户皆是懒惰者?”

这个圈子绕得很大,大家依然不大明白郑朗倒底要说什么。

郑朗又看着赵祯说道:“陛下,也不用自责。天圣时陛下未亲政,是章献太后主政,国家也算是清平,还有数位宰相隐然有古贤相之风相助。不过那时陛下要去京城百姓居住区观看,与现在相比,陛下就能感到欣慰了。虽有种种美中不足,史上能与现在我朝相比的时光不多,要么文景,要么开元之时。”

庞籍也安慰道:“陛下,臣少年时家中同样很贫寒,若没有朝廷,换成以前任何一个朝代,也无臣出头之日。”

韩琦等人纷纷附和,特别是韩琦,冲郑朗狠瞪了一下眼睛,看你做的这出。

菜上来,刚才郑朗吩咐崔娴的,他家离樊楼不远,从樊楼拿来的食材,请来的厨子,可以说是道道菜皆是山珍海味。大小苏也过来了,看着这些菜,有些花眼,就算皇上来了,也不能这样铺张浪费啊。不过这里可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那么多大佬外加上一个皇上,一一施礼后,乖巧的坐在最下首,一言不发。还算好的,换作其他人,坐在这里估计都坐不好。

赵祯也狐疑,道:“郑卿,这是做什么?”

这样丰盛的宴席,比国宴都要奢侈,但郑朗绝对不是媚臣,葫芦里卖的那门子的药?

“陛下,也不算多,若是在樊楼吃这么一顿饭,最少得几千缗,换成皇宫,恐怕也接近上千缗钱,但于臣家中做,大约只需一两百缗。”

似乎不多,不过刚才看了那么多贫困百姓,赵祯叹息道:“那也能养活好几户百姓。”

“陛下错矣,若是陛下想百姓过得好,不是这一两百缗,这几年来陛下处理政务渐渐不如当初,六塔河败后,国库查账,国家渐渐没有了盈余,有臣工之错,也有陛下怠政之误。仅是这一点,国家几千万缗钱就浪费下去,这顿饭算什么?”

大小苏与几个言臣一起睁大眼睛,难道这也算是一种进谏?

赵祯哑然。

张贵妃死后,赵祯打击很大,郑朗也不想多说,即便现在的赵祯,也不能算是差皇帝。又道:“陛下,为什么一顿饭在臣家中做,仅需一两百缗钱,成本低也。放在皇宫做,手续繁琐,成本由是变得高昂。放在樊楼做,各种餐具皆是银子或者象牙制成的,因为有许多附加的成本,由是成本更高。”

“中的也,郑卿,你想要说什么?”

远古时食不语的习惯现在还保存着,菜还在陆续地上,但没有动筷子,因此赵祯索性问道。谈好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