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臣立即让两制草诏。”文彦博道。
“两广路那边如何?”
“两广今年大丰收,迁民安定,皆感谢陛下的仁慈,就是生蛮,也仅有一起生蛮骚民事件发生,很快镇压下去,不足为害。臣又接到奏报,虽今年陛下免去两广两税,不过商税以及各项专营,还有一些作坊,收获颇丰,大约能替朝廷获得近一千万收入(指钱粮绢草等,价实际可能不足八百万缗),去除所出,还能余下三四百万有余,已远胜于往年。若不是陆续有近两万户百姓再度自发向两广迁移,为安顿这些移民花费了一些钱帛,积余还会更多一点。”富弼道。
移民的意义,郑朗已经反复解释过。
荆湖南路意义更大,粮食直接可以运到京城,两广难以办到。不过两广发展空间比荆湖南路更大,毕竟面积比荆湖南路大了好几倍。
如今两广路还是欠缺人口,仅有户数七十万,其中有许多户数还是一家为多得耕地分拆了的。若大的两广路,包括大批移民,户数仅是江南西路的一半。
靠人口自己繁衍,开发两广很慢的,还得移民。
福建路与江南西路,还有两浙路因为人口密集,产生强烈的土地压力,不利于统治与安定,这一迁移,会缓解这种压力。而且大量汉户迁移到南方,也有利于朝廷对两广的统治。
不管怎么汉化,在未真正汉化之前,蛮人与汉户终是有些区别的。
作为首相,文富二人皆不如庞籍,不过不会犯下严重性的失误。听闻两广禀报,着两广官员拨下一批款项,将这些移民安排好。实际此时,还有一些百姓因为贫困,陆续向南言迁移,并没有停下来,直到明年二月,移民才中止。到了秋后,又再度开始。
虽是几年大治,穷人太多了。
这是生产力造成的局限性,是赵祯朝,换作其他朝代,穷困人家更多。
赵祯道:“这样吧,再下一诏,若百姓向两广迁移,或者向荆湖南路迁移,诏各地官府不得阻拦。”
自赵念奴失踪后,他怏怏不乐,处理政务也不及原来那么勤快,但多年为帝的经验,还是有的。大量迁民,疏散土地压力,巩固了郑朗在南方的开发,可是主户肯定不乐意。没有了佃农租地,他们兼并的大量土地怎么办?就算他们有本事隐田不交纳两税,可荒芜了,等于什么也捞不着。因此下面传来许多怨言。
赵祯知道怨言的原因,郑朗为相时,最喜欢的就是与他分析这些事,讲利益的分配。
因此怨言多,他皆不闻不问。
可是细心观注之下,他又听到另一件,南方许多地区主户对客户佃户的剥削,逐渐在放松,原来有的主户凶狠的,一亩地能收客户一石多租子,现在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