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听到鸱鸪声,吟出辛弃疾这首贺新郎。

“回去吧,先给你们看看我这张地图。”郑朗说道。自己一个人力量终归是小的,有金手指也不行。让大家看一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补充。再次回到帐蓬,将地图打开。

实际是一张未来广南路的水利规划图,下面还有相关的详细文字说明,一目了然。

广东南路若修水利,基本为分两个灌区。一个是恶溪与郁水入海口处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带,这个必须以堤围为主。就象江东圩与太湖湖田那样,修筑一个个圩田与围田。不但可以创造大量优良的耕地,还起到防止河水泛滥,或固定河水,不让它改道。广东南路有部分百姓自发地这样去做了,只是官府未怎么管,有点乱,也没有形成气候。就包括海滩,许多海滩其实也是优良的耕地,可以修筑海堤,既可以防止台风带来海洪,又可以正常地耕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特别是海堤,想要牢固,必须用石头,而不是用泥巴,泥堤起不了挡海洪作用。郁水口就是后来的珠江口,想一想广阔而漫长的珠江入海口,得修多少海堤。

况且更漫长巨大的郁水流域,仅是郑朗在地图上标注命名的端州水矾堤就长达两百多里路,当然修好了好处也巨大,可以悍田七百余顷,七万多亩!好处多,可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用红线勾勒的长堤,三人一起沉默不语。

仅是冲积平原地带。还有,北部丘陵地带与雷州半岛高亢地带,这里水利多是陂堤相结合,陂备旱,堤备潦。陂费用不是很大,但在这些地区备堤,想一想山洪暴发的威力,更需要堤的坚固,往往堤之劳费百倍于陂,而利害关系也更巨。陂田广东南路也有,如三国时修建的连州龙腹陂,可以灌溉五千亩田。但是此陂十分落后,用的不是石堤,而是泥堤,每隔几年便遭到山洪侵害。因此郑朗全部改成石陂,而且陂田遍及许多地区。

并且又根据唐朝发明的大翻车,郑朗将它翻出来,利用激水冲击,使之自己转动,每次转动,翻车上的竹筒便将水带向高处,在高处再建渠引水,许多坡田便可以种植,这叫车坡田。

田瑜喃喃说道:“郑相公,难怪你说有一百万顷田,若象这样开耕,两广岂止是一百万顷。”

元绦叹息道:“好是好,得用多少钱帛,又从哪里得到这么多劳力兴修?”

别看广南东路人口比广南西路密集,实际与中原相比,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除了广州外,其他各州皆没有多少百姓。

“劳力不缺。”郑朗说道。

“哪里来?”元绦狐疑地问。

“福建路!两广面积是福建路的四倍有余,然而两广仅有七八十万户,福建路却逼近一百万户,还没有江南西路多,江南西路户数快接近一百五十万户,可面积更大,还有许多平原地带。然而福建九成以上是山区,密度却与江南西路相当,次于两浙,但比江东、两京与两淮与河北路人口还要密集。以全国最贫瘠恶劣的环境,养活了是两广六七倍密度的人口,你说这样环境下,如果给他们一线生机,再提供足够的保障,又是南方人,不怕炎热,会不会有更多的佃户向广南东路涌来?”郑朗说这句话时心头很沉重的。

恶劣的地形,稠密的人口数量,导致福建路百姓涌向海外最多的,平安监开拓了一些小型殖民地,居然都开始有福建路百姓带着简易的行李,前去讨生活。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