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回折腾几个月,赵祯终于想明白了,下诏道,求内附可以,广源州本来隶属于交趾,如果侬智高以其国(指安南国辖下的广源州、七源州等地区)一道进奉,即许之。

将你的国家交出来吧,归还宋朝,否则一边做宋朝的大臣,让宋朝为你冒若大的风险,一边又做着交趾的太师,在广源州、七源州做着皇帝,这叫什么内附?

难道想学西夏?

学西夏可以,得拿出这个实力出来。否则就献其国!

不然万一开战,宋朝为谁开战,为自己开战,还是为了所谓的安南国开战?

自始至终,郑朗不发一言,全是赵祯考虑到的,郑朗心中感慨万千,谁说赵祯不作为?心中也嘲讽侬氏父子的战略眼光,看看朱元璋如何得势?缓称王,广积粮,深筑墙。人家拥有那么大的地方,连王都不做,仅是拥有数羁縻州,居然就敢做皇帝。谁愿意帮助你这个皇帝?

“南方?”刘沆不大相信,自舒州任后,他出知过潭州等职,在南方呆了好几年,知道许多生蛮强横,经常下山掳掠,但值得用截留整个江东路的粮食来做准备么?

“冲之,这一回与你看到的蛮人不同了,人家是皇帝。并且两广我朝管控很弱,驻兵少,许多州县城皆没有城墙,一旦糜烂,后果远比你想像的严重。”

刘沆不敢再作声。

两广不能丢的,且不说广州乃是国家重的港口,税务之所,广韶等人也是宋朝富裕的地方,生活着许多汉人,而且两广一失,必然危害荆湖南路与江南西路、福建路。后两路还好一点,荆湖南路许多地区国家掌控仍然很弱,两者联手起来,糜烂程度更严重,再有东北虎,西北狼,还有一个吐蕃,吐蕃现在很老实,可宋朝灭亡之时,难免不动心思。后果不堪设想。

将田况喊来询问。

今年江淮有事,北方收成很好,特别是去年泄洪的地方,还有陆续的农田水利法,增加新耕地面积有两万多顷,决堤与泄洪最少使得五万顷农田改良,几乎相当于河北路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但还有无限的增涨空间,熙宁变法,王安石做得更狠,仅在河北路拓展的耕地达到一千多万亩。故在正常年份,一度曾使粮食下降到一斗二十文钱。

然无论什么政绩,还掩盖不了党争的过失。这就是郑朗对史上王安石的评价。

文彦博担任首相,有张贵妃的支持,还有郑朗的支持,回报之,请朝廷诏韩维、韩绛与王安石来京入职,三人同时拒绝。此事为天下美之。

郑朗也不作声,暗中写了一封信给王安石,厚积而薄发,可是务以温厚为本,做事不能过于急躁,在郯县一事做得很好,可略过急躁了,也没有顾全大局,否则不会引起误会。

田况将情况逐一会报,又说道:“若是上帝保佑大宋,能让大宋能有三五年风调雨顺辰光,纵然天宝初与贞观也不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