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时间,才能满足!

但若是国泰民安,经济总量继续在放大之中,一百年后仍然不能满足。一旦满足,国家意味着也在走向衰落。

郑朗感到自己想法哪里错了。

不知道错在哪里,但铁钱必须要制止的,这些年国家铸了几百万贯铁币,若是加上私铸的以及契丹铸造的,会达到一千多万贯。用国库将它收回来,已经不可能。

只能让百姓分摊这个损失。

这种变态的经济,让郑朗时常想起来,哭笑不得。

接到张岊奏折,赵祯关注,问道:“郑卿,你可知道嵬名浪遇这个人?”

郑朗只答了一句:“陛下,臣若生在吕雉朝时,会是何等下场?”

死!

吕雉能容得下一个才能如此妖异的大臣么?

赵祯一笑,没有再问。嵬名浪遇未必会死,不过连李元昊都感到忌惮,他又是现在西夏的王叔,没藏兄妹能不忌惮?再有本领,继续不会得重用。

又问道:“郑卿,朕听闻契丹在大河上大造楼船,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比较关心的,在海外,宋朝就是一个巨无霸,平安监盈利在慢慢扩大,虽契股朝廷占的份额越来越少,然各矿规模在扩大,又因为用木易货,与倭国、高丽交易量增加,以及倭国陆续用了郑朗图纸找到若干金银矿藏,等于有了钱,多易宋货,实际收入仍在缓慢增加中。但若是契丹有了船舶技术,后果不是很妙。最简单的就是倭国之矿,在河北宋朝都不敢与契丹开战,在海外有什么胆量与契丹交战?

第六百一十九章 耳光与枣子(上)

吃一堑,长一智。契丹在河曲大败,得到教训,改了一个办法,在黄河上大修战船粮艘,绵延数百里,侦候不绝,颇有些曹操当年百万雄狮下江南的味道。

这条消息引起赵祯很大的困惑,契丹那来的造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