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一是动用灾民饥民,二是差调民夫,以田代薪,三是动用军队。国家用了六七成收入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然战争不多,许多兵士荒废武艺,快到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地步。”

“会不会有哗变?”宋庠迟疑地问道。

“治国之道,用人之道,皆可以用四个字,恩威并用。朝廷对禁兵优柔,自古罕见,但是伯庠兄,为何这数年发生多次兵士哗变现象?非是恩不足,而是威不严也。飞将军李广自持勇力,治军宽松,兵乐为用,然敌阵时有胜有败,程不识与周亚夫皆以治军森严为名,可终身没有一败之失。这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朝廷待王则薄乎?”

有的禁兵将校快被朝廷养得要长翅膀飞上天堂了。

这是活生生的例子,这几年兵士哗变,多与朝廷薄待无关,而是这些兵士不知好歹,欲所欲为产生的。

几人又不能言。

郑朗又说道:“钱帛也好解决,一是用工代赈,这几年用工代赈修了许多水利与道路,只是规模小,没有组织得当,但朝廷积累了大量经验,只要有官员专门组织,便可以兴修一些大一点的水利工程。这部分的劳力钱帛不用担心,反正也是在赈济,经费所用也不会太多。资金可以根据受益情况,再以田地做补偿,按户摊派,或劝谕富户出资,替乡里做善事,甚至可以在报纸上刊登他们的事迹,扬善去恶,或于乡里建祠设碑勒其功,用名喻减少大户豪强的贪婪之心,募得一批善款,朝廷也可以拨款,或者低息放款于地言受益者,臣在太平州就做过类似的事。然后再奖励有功的参与官员与百姓,让他们多出良策,集思广益。此法不用骚动天下,即可实施。”

事实这就是加强版的王安石农田水利法。

不同之处,提出了区域性,有的地区保护环境,不得乱耕乱伐,这个理念比较超前的。

更具有灵活性。

王安石有许多变法都可以借鉴,但郑朗却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想来想去,只有农田水利法弊端少,利处多,史上王安石实施农田水利法六七年时间,使朝廷三千六百万亩耕地受益。往后影响更深远,可以说到了宋徽宗时,户部在册的户数便达到两千多万户,有可能养活一亿五千万以上的百姓,农田水利法功不可没。

庞籍看着郑朗,眼神有些复杂。

无论智慧,或者德操、才能,有可能此子乃是宋朝罕见的贤相了。

自己能不能超过此子?

这时,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而且他隐隐感到郑朗与范仲淹的截然不同之处,范仲淹虽好,多了迂阔之气,书生意气,想当然。但郑朗不同,那种务实与小心的精神已经刻入骨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