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受你们契丹人的气,受白达旦人的气,还要受一个宋朝小商人的气!再加上经王勇蛊惑,一群党项人挑挑拨拨的,于是决定反叛契丹。用密信递给元昊。

元昊看到信后,居然没有犹豫,就答应下来,只是让屈烈迁移时一定要小心,尽量不要让事态扩大。你悄悄的来就是,弄得轰动我很为难的。

屈烈接信大喜,与所亲近五部在密谋叛投党项。

郑朗得知消息同样大喜。

这段历史记载得不怎么清楚,有人说先是屈烈率五部叛投元昊,其他党项部族先后暴乱起义,罗汉奴镇压失败,乞兵李元昊。李元昊反而助其暴乱,于是契丹激怒。

又有人说屈烈叛投西夏,契丹阻拦,屈烈诸部反抗,罗汉奴战败,求助于元昊。元昊出兵相助,迅速将叛乱镇压,可是分赃不均,产生许多矛盾,元昊一怒之下,收留呆儿族八百户,罗汉奴索性反诬元昊助贼,导致他在西南战败。契丹那个小皇帝不知天高地厚,信以为真,于是出兵西夏。

那一条是真的,郑朗不知道,但这个历史记载给了郑朗灵感,提前将它引发,而且获得成功。

只要元昊一收留屈烈,已经产生矛盾。

想保密成么?这全是自己一手策划的,自己会替元昊保密?

细想一下原因,大约元昊这一回真的生气了。本来想邀请契丹联手出兵宋朝,没有想到契丹半路退缩,自己独占了好处,元昊心中不平,再加上他的狂傲性格,不顾后果收留。马上对泾原路用兵,去年石门川一战西夏损失惨重。而夹山这几部在夹缝里生存,平时多有争斗,族人剽悍善战,也为他垂涎。至少比他的炮灰军战斗力强大。双方原因结合,提前收留了屈烈。

还有什么消息比这个更好的。

四儿说道:“官人,你与范学士写的那字没有浪费。”

契丹小皇帝喜欢字画,带着契丹贵族们也喜欢宋朝的字画,宋朝有许多大家,绘画的大家几乎没什么地步,但写字的大家多是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杜衍、晏殊、郑朗、文彦博、蔡襄等,即便是苏氏兄弟也有一官半职,没有人指望靠卖字谋生。

所以市面上这些人的字价颇高,却罕见有售。

特别是郑朗与范仲淹的字,试问范仲淹会卖字么?人家是一片雪,尘垢不生,卖字?有没有搞错。

郑朗家境会不会卖字,避嫌都来不及,卖字!

而且郑朗被一些契丹人视作未来五年后契丹中兴大臣,字价在契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