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战争,换汉唐,若是一年有这么多财政收入,早就钱缗腐烂,仓粮霉糜!可是我朝呢?”

章得象皱眉。

他知道郑朗指的是什么,但不能说出。

“议和是暂时之计,终是国耻。幽云十六州有关河之险,一旦收入,中原门户立即可以关上,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害,难道我朝真放弃幽云十六州?西北关中是自古以来的粮仓,水土恶化,但稍做治理,若没有驻军,也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往西银川与河套、河西多有大小河流,可耕可牧。河西走廊乃是通向西域重要的商道。虽说商人逐利而行,但离开商业国家就不能富裕。故夫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颜回贫困,修养好,夫子赞许。端木赐不安命运去经商,家有亿万财产,夫子同样赞许。他反对的是什么商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汉唐陷入误区,认为商人是不好的。

孔子在论语先进里便清楚阐述其中的区别。

用正当手段做生意致富是对的,但象季氏那样比周公富裕,还要他的家臣替他搜刮百姓,可以大张旗鼓的讨伐他。

因此郑朗一心想修儒学,这才是真正的儒学。

后人曲解成什么样子?

继续说道:“这条商道不仅有税务收入,西域诸国一直到大食,多有金银,非是契丹与南洋诸国,缺少金银铜,贸易非是对我朝有利。一旦打通,会增加我朝多少收入?还有棉花。”

“棉花?”赵祯忽然问道。

郑朗虽说很久以后才出使契丹,赵祯心中还有一些忧伤与担心,刚才一度想将自己女儿推出去对契丹两个使者说,你们将我女儿带走吧。

“陛下,是棉花。河西多是沙土,气候寒冷,种桑植麻产量很低,但若是从西域引进草棉种子,产量有可能比江南更高,棉绒质量也胜过江东的棉花。”

“为什么不引进?”

“陛下,河西多在元昊手中。一旦引进,推广新技术,我朝受益很小,多是元昊受益。有了棉花,就不会缺少衣被,甚至他们可以同契丹人进行交易,或者贿赂契丹,元昊才真正尾大不掉。陛下,各位相公,这是未来的一个想法,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再说寒冷,夏州北九曲地带,贺兰山到银川,下面有着许多煤炭,胜过我朝任何地区。只是元昊没有才华发现。有粮有棉有商有牧有煤,西北是不是寒酸之所?”

但全部沉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