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大胆冒进,其实很小心。
小心使得万年舵,不是坏事。
接着禀报另一件陈年往事。
山遇一家遇害的真相。
此战抓获了许多战俘,有几个贵族子女,还有一些敌将,能知道一些当年的真相。原来执掌西夏左右厢的不是野利兄弟,而是元昊的叔叔山遇惟亮、山遇惟永兄弟,另外山遇惟序也在元昊左右做为心腹。
惟亮对元昊想侵犯宋朝不赞成,说中国地大兵多,关中富饶,环庆鄜延据诸边险要,若此数路城池尽修攻守之备,我弓马之技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售,一二年间必坐困。不如安守藩臣,岁享赐遗之厚,国之福也。
这就是郑朗写此事的主要目标。
不是翻陈年老帐,找郭劝的麻烦,已经弄到岭南,难道想破宋朝的祖宗法制,杀士大夫?
郑朗看重的便是这个禁榷。
元昊痛恨惟亮不配合自己,便令惟序诬告惟亮,许诺将惟亮的官爵事成后赐给惟序。惟序不忍惟亮遇害,暗中告诉惟亮。惟亮打算投奔宋朝,惟永劝说道,南朝无人,不知乌珠所为,将不信兄,兄必交困。
写到这里,郑朗再次讥讽一番。
虽不想找郭劝麻烦,但提起此事,郑朗真的很可惜,不说导致西夏各部因此事拧成一股绳,就说山遇惟亮本人,那是执掌西夏左右厢的头号军事长官,又是元昊的叔叔,西夏还有什么不了解的?
果然,举朝上下皆如惟永所说,不知乌珠所为。
惟亮不听,派人送数万珍宝给了李士彬约降,此事被郭劝所知,追问事情缘由,李士彬贪图财宝,矢口否认。郭劝不服,给李士彬穿了小鞋子,刻意扭曲,让朝廷误解,下诏令边务安静。此时惟亮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问其母,其母说你自为计,我年八十有余,不能随你去,成你累赘,当置我于家中,纵火焚之。惟亮大哭,放火烧宅,带着妻子野利罗罗,儿子阿遇,也就是赏识张岊那名西夏大将,以及几十名亲属,带着无数财宝与名马投夺郭劝。
郭劝胆小怕事,甚至惟亮告发元昊种种不轨行为后,仍不纳惟亮。惟亮不肯回去,郭劝派韩周强行将他押回,一路惟亮号哭呼冤,依然被韩周送到边境处,全部射杀。
又是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