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准奏。”赵祯道。
但是郑朗很怀疑,如今蔗糖作坊不归他管理,垂涎的人多,其中有许多权贵必然参与,那么必然会有很多黑幕。因此郑朗怀疑能替朝廷敛多少正当的收入。不过战争一旦打响,朝廷逼迫之下,虽有黑幕,不会很严重。
既然说了这件事,郑朗索性将这次进京要说的事,全部说出。又说:“臣想请杭州的茶法采用通商法。”
怕赵祯不懂,郑朗说了茶法的关健。
一开始朝廷实施买扑制,也不能说是错误的。盐酒茶矾香除了香之外,全部是民用物资,家家户户离不开的,所以必须精英集团支持,才能实施下去。买扑制作用之一。
西北与北方用兵,不象东京有大运河与汴河之利,运输困难,运费高昂,若是全部官营,以官府的效率与贪墨,朝廷会产生巨大的亏空。用买扑制交给商人自己解决,朝廷通过交引控制,在开始之初是起良性作用的。
但与郑朗的那种联营不同,那是通过市场作调剂,供大于求,出现亏损,求大于供,会出现盈利。这是通过专营与武力律法强行控制的商业,故产生许多弊端。
终端是西北与北方的物资,粮食是陈粮烂娘,这是结果之一。起端是大户大商人得利,中小户与中小商人破产。
想解决也不是很难,西北实施王安石的市易法!
争议太多了,西北也不是他操神的地方。郑朗未说,只说起端与茶法。实施通商法,朝廷利润会下降,不能想得那么乐观,可会比眼下的茶法为朝廷带来的实利多。又归于各州府商税收入,节约部分官吏。全国性的通商法,郑朗怕麻烦,还是没有说。只说杭州。
一旦杭州实施通商法,会给杭州中小商人与茶户带来实利,是市场决定价格,而不是朝廷与大商人决定价格,缺价会扬,多价会跌,总之肯定茶户收入也会提高。损害的是参与的大商人与大户人家、豪强。
但在杭州不是很困难,大多数会因为蔗糖作坊与平安监,与朝廷捆绑,虽略有不满,但不会有很大的怨言。又是大势所趋,毕竟因为市舶司交易量增加,茶叶大量出口,早迟要找出一个解决之道。
郑朗从头到尾将利害关系一一做了解讲。
说了茶法,更多的讲了买扑制,以及盐酒茶矾的种种利害关系。
赵祯的老师很多,包括夏竦、张士逊,但他们不会向赵祯讲解这个。
郑朗的讲述,赵祯眉头跳了跳,几次出现心领神会的表情。
但不仅是这三件事,还有海外的供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