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杏儿道:“官人上书吧。”
“上书?为起警戒作用,我提议诛杀郭劝,不知道已经得罪多少士大夫,难道我想与所有士大夫为敌?”
正说着话,门房禀报道:“郑知府,朝廷钦差来了。”
郑朗迎出,还是孙全彬给他下旨的,王昭明已经在路上,但赵祯先派孙全彬前来将旨意下达,让郑朗做好准备。
孙全彬将圣旨宣读。
郑朗听完后,忽然说道:“你对陛下说,这道圣旨臣不受。”
“为何?”
“先说直学士,臣就不能受之。”
“圣旨上说不准拒绝。”
“圣旨是说过,但麻烦孙内侍再回去转告,臣不能受,原因有二,此乃海外之事,十分遥远,虽然矿工勘探有矿藏存在,究竟有多少未必可知。万一只是表面一层,怎么办?这是臣,臣心中清楚,陛下却不清楚,是在听臣说,若有他人也用海外的事做文章,弄虚作假,朝廷不好查证,难道不怕我宋朝也发生徐福的事?”
“但是真的。”
“是真的也不能开此例,再者,馆阁之职,乃是国家载培重臣之所,以前三位先帝选择馆阁之臣,还要进行复试。纵然是状元,也未必能入馆阁,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可从陛下起始松懈也,如臣,陛下虽授馆阁为兼职,非是实职,但有没有进行一次考试?臣已经开了一个恶例,万万不可再开。一旦开之,大臣们往往为树私恩而滥事推荐,会使馆阁之中,半是膏梁弟子,最终吏干之才,羞与之比肩,得之非以为荣,而为耻者。陛下若受臣馆阁之职,等臣将杭州事了,先行考试,然后等候矿藏消息,非有几千万贯收益,万万不能受。以免后人侥幸。”
不是问题重点,实际郑朗想避恩宠,这件事不用几年,几个月后就有好消息了。大量的矿工,工具,火药,以及拱卫的军队一旦到达倭国,要不了多久就会动工。
算朝廷不急,那些大户人家也会睡不好觉的。这就是掺杂了私人契股的作用。
几个月后,就会有大批金银送回国内。
可这份功绩太大,自己岁数小,资历浅,眼红,别以为直学士是荣光,得之别人会更加不舒服。这是赵祯朝,换其他朝代,这群猛人们,早就将自己撕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