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个天下非是百姓的天下,只要做得不要过份,百姓永远是被精英奴役的。这是让郑朗思考到最后,十分灰心的认识。

想要改革,必须争取精英的同意与默可,让他们意识到这种改革是维护他们子孙万代的利益,否则百姓被压迫到一定地步,揭竿而起,改朝换代不提,他们大部分将会葬送在这个改朝换代过程里,包括唐朝的七姓十家。

如今他们在何处?

这个改革非是改革,而是一种改良。不是郑朗心中庸所在,是一个妥协的新中庸。

将利益让出来一部分,安抚底下的百姓,稍做一些迁就,这个社会就会稳定,一旦稳定,士大夫集团与权贵集团才会常久,而不是均贫富,共田地。

这成了新中庸天下篇的主题。

但是赵祯如获至宝,说道:“这本书好,可以刊印天下。”

吕公著与司马光对视一眼,大约先生心中想的还是前一本书中的中庸之道,那才能彻底革去宋朝的所有弊端。然而他们想法与赵祯一样,虽好,没有可行性,这本书才有可行性。宋朝制度已定,如同先生当初画花,梅花可以改成桃花,但绝对不能改成荷花,性质一样。

司马光又说道:“陛下,臣有一请求。”

“说。”

“请允许郑大夫去杭州,也是为了天下。”

赵祯正在看天下篇呢,改得好啊,听了此言,奇怪地问:“为何?”

仅一个杭州怎么能代表天下呢?

第二百八十章 依(上)

赵祯一问为什么,正中司马光的下怀。宋朝论嘴巴功夫,最好的不是韩琦,也不是欧阳修,而是王安石与司马光,偏偏两人全部让郑朗拢在一起,天天在讨论,也是一种争,功夫更加了得。

想对付此时的司马光,只有一个办法,学杜衍,什么不理,什么不睬,毕竟才是一个新进士,司马光就无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