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个百姓在继续挑泥,日已上中午时分,泥巴挑好。还没有结束,几十个百姓要用大锤夯实。看着几十个大锤在夯,许多百姓已经按捺不住,不时地传出欢呼声。

渐渐夯实起来,郑朗道:“再锤一百下。”

“喏。”这几十个大汉答道,继续锤,并且一下一下的数。

已经有衙役等不及了,将买来的两担鞭炮一字排开,准备燃放。

到最后三十下时,所有人开始数起来,三十、二十九、二十八……五、四、三、二、一。

最后一声数完,鞭炮没有来得及放,欢声雷动,许多百姓在跳跃,在大笑,在流泪,在拥抱。这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的圩,他们的家……

看着所有百姓疯狂的样子,王昭明也拭着眼泪,道:“郑知州,太感人了,某都想哭。”

第二百四十六章 嫁衣神功

美酒飘香,连妇人都抱着酒坛子,喝了几大口。

四儿说道:“官人,为什么奴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还是想哭呢?”

“喜极而泣。”司马光道。因为高兴,他也与百姓抢了两口酒喝,一张小脸儿变得红朴朴的。

王昭明重重的点头。

“所以说乐极生悲,再过半个月,有的百姓就不会这样想。”郑朗道。还有事呢,乘着大家未知道真相前,在兴头上一鼓作气,修一条十字大道,将整个大圩划为四区,每一区里再修一个井字道路,变成六十四区,每两十来顷地就有一个便利的方格道路相互交通。

这样的大圩也要重视交通。

道旁种植桑柳,遇到沟渠架起石桥。再挖起一条条排灌沟渠,保持各个村落间可以行舟。工程要求难度不高,圩内所行的舟船不过两三吨,不是象外面的河流,要保持几米深的水位,有一米深足够了。不仅是行舟,也是灌溉。若真遇到百年罕见的汛期,圩堤保不住,有了舟船,至少能让百姓抢一些财产以及保障生命安全。

剩下的交给田主做主,每一个方格里还要划分一个井字,变成十六个小格,每一格一顷多地,取上名字,便于管理。官吏再将这些地测量分配下去,包括沟渠,以一区为一个村落,否则胡乱来,百姓耕地时会走得很远,得不偿失,以一格为一村,农民最远的地不会超过两里路。同时也将圩内的塘泊沟渠划分出来,以每一小区的阡陌为准,交给村民,避免各村落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