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没有事,太平州有很多圩田,包括万春圩的雏形,但有这么大的圩么?
比如万春圩,原来也很大的,大约有三四百倾,面积相当惊人了。然而现在的万春圩,也就是所谓的景民圩,面积有可能一千多顷,另一个圩面积也不低于八九百顷。
汪县令又结结巴巴的问道:“它有多大?”
“景民圩面积大约在一千一百顷。”郑朗答道。因为有荆山之托,所以郑朗将附近的一些小圩全部容纳进去,比原来一千顷面积的万春圩更加庞大,可另一边的祐民圩要比史上的近一千顷的十三连圩稍小,让出了一些湖泊与河流,有可能原址也不一样,又道:“祐民圩大约八百顷。可考虑到诸乡绅隐瞒了大量的小圩与山陵湖泽,可能实际面积要比我估算的,各大到五十到一百顷,特别是景民圩有荆山之托,便于筑圩,小圩多,有可能远远超过了一百顷。”
“也就,就是,是约,约两千顷?”汪古磕磕巴巴的说得不利索,一边说一边用手抹着额头的汗水。两千顷圩田哪,一个太平州能有多少耕地?小圩、平原,包括山地、坡地这些贫瘠得不能再瘠的耕地,三县合到一起,也不过六千七顷。
“不会少,但仅是一个开始,明年还有。”郑朗又让衙役挂起另一张地图。上面还有几个大圩。然后看着这大大小小的红圈子,所有官吏一起嘴喷白沫。
第二百四十二章 扬帆
“有什么问题?”郑朗问道。
“好……多、多、大。”汪县令嘴唇哆嗦话也说不周全。
其他官吏眼睛同样发直。
经过数次考察后,郑朗计划做了变动。第二张图纸上一共八个大圩,面积五千多顷。郑朗计划安排中,还可以开拓五到七个圩区,整个太平州就可以定型,该圈圩的地方变成圩田,该留下的湖泊以后留作蓄水,整个圩田面积也有可能达到七八千顷。
不算很过份,史上宋朝芜、湖一县就开拓出来九个大圩,以及诸多的小圩,实际利用面积也超过郑朗的计划安排。那开拓得有些过度。
不但是太平州,长江一带以后会陆续有无数圩田产生,江东地区官圩达到七千九百顷,是官圩,私圩面积可能是其几十倍一百倍,仅江、阴芙蓉湖一带有一万五千三百顷圩田,也超过郑朗打算开拓太平州三县总圩区面积。
后来安、庆到巢、湖沿江地区,不包括宣、州、滁、州等次内陆地区,圩田面积达到七万多顷,这才造就了芜、湖成为四大米市之一。
或者一旦宣、州开发出来,圩田也会超过太平州数倍。面积大,优势总有的。可是宣、州一旦全部开发,必须通过漕运将粮食调运出去,也必须从芜、湖港口经过。
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