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下手中的事务,用衣角拭着眼眶,跟在后面向谢家走去。
重新到了谢家门口,郑朗让衙役们将几样事物打开,先是赏赐,很厚的赏赐,一百缗钱,一百匹绢。
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事物,一块碑赋,郑朗穷极笔墨,写下一篇感人泪下的《慈母孝子赋》,这也是他的中庸之道,阴阳相对相生,没有长辈的关爱,正确的教导,又何来下人的孝顺。没有下人的孝顺,长辈又怎么有信心对晚辈慈爱。
这才是正确的人伦观,上慈下孝,构成儒家孝道的有机整体,如果生活在舜那样的家庭环境里,再要求儿子很孝顺,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衙役们在载石碑,郑朗又说道:“谢大郎,今年春天陛下对我说,让我代他看看江南好,江南民风淳朴,你才是陛下想要看的淳朴。你坐下吧,让我替你与大娘娘画一幅画,以后送给陛下。”
围观的百姓全炸营了。
给皇上看的!然后用艳羡的眼光看着谢家上下三代三口人。
谢春急得要跪下来,让郑朗扶住。
这一举动在郑朗心中位置很重要,不仅是感动他的孝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德化全州民风!
让谢春树立孝道的榜样。
江杏儿拿出作画工具,郑朗执笔,先画一幅谢家三口的草图,后面还有谢家贫寒草棚的背景。草图画好后,郑朗冲老妇深施了一礼,一点知州架子都没有摆,这才率着诸人离开。
重新上了船。
船往前行驶,这一回去的地方是朱家庄。
但拜访的这户人家出忽所有官吏意料之外。
看望的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女性。朱家庄有一个户人家养有四个儿子,家中贫寒,养四个儿子多吃力啦,不但将他们拉扯成人,还要供他们成亲,因此在大儿子成亲后,夫妻双双倒下。
大儿子只好接过父母的工作,拉扯三个弟弟,还有自己的一个孩子,累着累着,也倒下了。
临死前,只是拉着妻子的手,眼睛半天没有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