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印象。

以前郑州正常解试只有几百个学子前来参加,而这一次有可能达到了一两千人。扫视了一眼,心中想到,还解元呢,这么多人争取那一百余举子名额,录取率同样很低。考中就不错啦!

立即有人认出了郑朗,一个个围过来寒喧。

有的学子还是很敬佩的,在他们眼中,此时郑朗非是人类,连身体都不是血肉包裹的。那是什么包裹的?是诗,是字,是琴,是画,是经义文章,是天地正气,是笔筒,是茶壶……

但还有许多人心中不大服气,想较一下劲,这些人都略有才学,以为郑朗虽聪明,可岁数终是小了。难道自己读两年三年的书,不及郑家子读一年。所以轰动,正是因为岁数小,大家才奇怪。上了考场,难道你岁数小,考官就能你加分?

还有的人自付才气不足,只能妒忌。

以为郑朗小,有的人虽嘴上客气的寒喧,眼中那层意思赤裸裸的,都不做掩饰。连江杏儿都附在了郑朗的耳边,不高兴的说:“郑郎,那些人不安好心呢。”

郑朗也附在她耳边悄声说:“不是不安好心,是相轻相妒,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矣,正是这个意思。不用理睬他们,解试考只有三天时间,考完了,以后就是省试考,那才是真正的人才济济。”

“嗯。”江杏儿重重的点了一下头。

忽然一个青年挤了进来,人群中有人认识,喊道:“孙家郎君。”

孙家郎君就挤到郑朗身前,说道:“我看到过你说仁义的那篇文章,但我有一些疑问,能不能讨教一下?”

江杏儿眼里露出怒火,非是讨教,今天科举在即,郑朗那有精力再去讲什么仁义!况且万一讨教输了,那么脸面有可能会丢得很大。

拽郑朗的衣服。

郑朗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说话,问:“阁下是……”

“管城孙固。”

知道了,后来的那个老好人,典型的求和派,保守派,说什么兵,凶器也,动不可妄,妄动将有悔。宁肯与党项人议和,都不愿意朝廷出兵。但总的来说不是一个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