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如果杨长史真的是对诸葛亮用计,那么诸葛亮一定能让杨长史记住死字怎么写,还保证能让杨长史这辈子都忘不掉,但很可惜,杨长史不是在对诸葛亮用计,诸葛亮也不知道所谓的策反书信出自杨长史之手,先入为主的认定策反书信是陶副主任在用计,所有的盘算分析都是围绕着陶副主任做文章,把一件原本无比简单的事考虑得无比复杂,结果诸葛亮自然是非得晕头转向不可了。
不过对于诸葛亮来说还好,在这件事上,陶副主任也是他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事到临头时,陶副主任比诸葛亮更糊涂,也更晕头转向。为了体现咱们杨长史的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也来看看陶副主任被无差别攻击命中时的精彩表现吧。
杨长史送出书信的第二天正午,陶副主任抽空到后营巡视了备战情况,发现因为周边树木稀缺的缘故,徐州军队的攻营武器准备得相当缓慢,被逼无奈之下,陶副主任只好安排一军返回平丘济阳伐木,然后通过水运把木材送到前线备用,结果伐木军队虽然依令立即出发了,陶副主任本人却有些闷闷不乐了,知道如此一来,自军想要攻破官渡势必耗时更加漫长了。
刘晔是徐州谋士团中最擅长察言观色的主,见陶副主任神色不善,猜到陶副主任定是担心战事迁延日久,便劝道:“主公勿忧,正所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虽说我军想要攻破官渡肯定要旷日持久,但是只要基础打得扎实,能够在官渡战场上尽可能的多消灭敌军,将来我军再兵临许昌城下时,必然能够减少许多压力,得失还在两可之数。”
陶副主任很是勉强的点头,对刘晔的这个劝慰并不是十分接受,另一旁的荀谌则低声说道:“主公,郭图那边你考虑得怎么样了?从我军收集的情报来看,现在策反郭图应该希望很大,既如此,主公何不付诸实施,尝试出奇制胜?”
陶副主任有些犹豫,面露难色的说道:“友若先生,你的提议虽然很有道理,我也不只一次的考虑过策反郭图,可是我们怎么和郭图联系呢?我军斥候早有探报,敌人的官渡大营看守十分严密,就连他们出营哨探的斥候都要经过仔细甄别才能入营,我们的细作根本混不进去,也无法与潜伏在敌营中的细作联系,如何才能把策反书信送进敌营?又如何能将策反书信送到郭图手中?”
“晔也正为此事发愁。”刘晔附和道:“这几天晔绞尽了脑汁,都想不出一个稳妥的法子把书信送进敌人营中,不知诸公可有什么妙计,助主公将策反书信送到郭图面前?”
足智多谋的贾老毒物和是仪一起摇头,这次全都拿坚守不出的袁谭军毫无办法了。荀谌则建议道:“主公,何不先策反一名敌人俘虏,然后让他送信?”
“不可!”刘晔第一个反对道:“策反俘虏做其他事或许还行,但是策反俘虏做这样的事就太危险了,一是无法控制俘虏依计行事,二是我军目前抓到的俘虏都只是普通小卒,他们即便不叛变,也几乎没有任何希望把书信送到郭图面前,稍有不慎,我军就会丢掉郭图这颗可以利用的棋子,还有可能被敌人将计就计,布下陷阱诱我军中伏。”
“对。”陶副主任点头,赞同道:“子扬先生所言极是,在诸葛村夫面前,我们绝对不能冒险行事,否则稍有疏忽,就是万劫不复!要想策反郭图,就必须先找到一条安全可靠的联络渠道!”
荀谌默然,也知道自己的提议太过弄险,稍有不慎就是后果不堪设想,被迫无奈之下,荀谌只得考虑自己再次冒险出使敌营,设法联系昔日旧友郭图先生。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传令兵忽然急匆匆的来到陶副主任面前,单膝跪下抱拳奏道:“禀主公,我军伏路斥候在营外拿到了两名敌军士卒,他们要求拜见刘晔先生,说是有机密大事要向刘晔先生禀报!”
“咦?”陶副主任和贾老毒物等人都是一楞,忙将目光转向刘晔,刘晔本人却更是糊涂,惊讶道:“拜见我?袁军士卒要求拜见我?你没有听错吧?”
“回刘先生的话,小人没有听错。”传令兵恭敬答道:“那两名敌军士卒确实是请求拜见于你,其中一人自称姓史名云风,他说只要先生你听到他的名字,就马上知道他的来意身份,负责哨探的陈将军见他说得郑重,故而特派小人前来禀报先生。”
“史云风?”刘晔更是茫然,疑惑道:“我不知道这个人啊?他怎么说我听到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来意和身份?”
“先生不知道?”传令兵先是一楞,然后赶紧问道:“刘先生,那如何处置这两名信口开河的敌军士卒?”
“交给前营监军,审问他们的来历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