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交易,会怎么样?
所有作坊的产品最后都卖不出去,卖不出去,作坊必会垮台,就是农民也得不到他们所要的器具,生活艰难。然后事态发展下去,他打了一个冷战,说:“小候爷,要出大事啊。”
第457章 盟友
朱仝的尖叫不是杞人忧天。
唐朝历史上,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经常出现每斗米一千文钱以上的价格。甚至围城时,城内米价超过一万文钱。但那是特例,短时间,顶多几个月时间的浮动,受害的地方也是局部地区。就是那样,饿死的百姓无数,人相食的情况经常发生。
如果全国出现朱仝想像的局面,再持续几年,那真会出大事了。
“不会,”王画毫不迟疑地答道。
不是工业时代,唐朝以小农经济为主,只要当政者还没有糊涂到晋惠帝的地步,调整得当,不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就是危机产生了,也有解决办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设办银行,发行纸币。纸币永远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而且成本低廉,然后通过银行的放贷与存款利息进行调控。但现在提出来,是不现实的,百姓不可能接受。而且这个银行最后不是国家利器,相反会成为各大势力谋财的工具。最后结果只会更坏。出了大事后,首先就会找王画。
王画不会傻到这种地步,因此他都有在大洋洲上试点的想法,却不会在唐朝提出。
第二个就是强行下诏各州县种植一定数量的粮食与桑树养蚕,禁止各地修寺建佛,各个商人囤积居奇。这会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王画现在提出来,也不会有人执行的。到了黄河了心就死了,到时候王画不提出来,也会有许多人看到危机,同样提出来。
不要低估了现在大臣的能力,大宋同志,老魏同志不说了,在外面的姚元之,朝中的张嘉贞、魏知古、张说、源乾曜等干臣,武将抛开自己血字营的将士外,有郭元振、薛讷、唐休璟、张仁愿等。
这些人大多看到眼前局势,感到失望,因此寂寞不言。不是代表着他们没有能力,一旦牵涉到唐朝的安危,他们会立即站出来。所以沐孜李说造反,谈何容易,自己只能说在工艺、经济还有其他的一些知识超前领先,真论到执政或者作战的本领,这些人未必真在自己之下。
事态发展到一定地步,这些大臣必然沉不住气,站出来直言。
朱仝沉思一下,似乎也明白了某些关健,但他在想,在这段混乱的时间,王画如何把握,或者是前东家又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