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页

当然,等她明天起来,带着礼物到紫苑给张准拜年的时候,张准已经不在浮山城了。事关军事机密,姬玉情当然不会告诉她具体的情况,沈凌菲一直到数天以后,才得知张准原来是杀到淮安府去了。

离开紫苑以后,张准迅速调集兵力。

孙荣鲁敢在淮安府烧杀淫掠,还冒用自己的名头,不将这小子生刮了,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准备往他的头上泼大粪呢!有过他炮轰南京城的例子,这件事要是不迅速澄清,说不定真的会有很多人相信。对于自己的名声,张准还是很看重的。要是名声臭了,以后要洗刷干净,那可麻烦了。

既然要去淮安府,那就干脆来一场大的!

新年新气象,咱们来一场大战,红红火火的过新年!

张准迅速传令,除了第一协、第二协分别镇守各个要地,其他的五个协,包括炮兵协,还有海军陆战队,以及虎贲军海军,都全军出动。淮安府不是别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兵力,张准也不敢贸然前往。

认真说起来,淮安府还真是个特别的地方。

它不单单是一个府。

南直隶有很多的府,大部分的府,除了经济比较发达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知府都是正四品的文官。只有这个淮安府是最特别的,甚至连扬州府都没有淮安府特别。为什么?因为漕运总督、凤阳巡抚两大衙门,都在淮安府。用现代的话来说,淮安府就是直辖市。名义上属于南直隶的管辖,其实大部分的关系,都直属北京城。

可能有些读者觉得奇怪,凤阳巡抚,为什么不在凤阳府,反而在淮安府?事实上,凤阳巡抚的确不在凤阳府,而是在淮安府。至于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才知道了,因为,当初这样的设置,就是他定下来的。后来的皇帝,一直都没有改变。

提到淮安府,就必须提到漕运总督这个官衔。明代的漕运总督的全衔,很长,很难记。一般情况下是“都察院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对于这个名头,有必要好好的解释一下,因为张准以后还要经常遇到。

第一个头衔是“都察院都御史”。他们多数是带“右”字的都御史。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左都御史在京主持都察院正常事务,所以“左”字是不能给他们作加衔的。有时是佥都御史,佥都御史则级别低一些,大约是新任者资历浅的缘故。都御史这个职衔虽有点虚,不能参与都察院正常事务,但他可以像其他都御史那样,弹劾惩治他所辖范围内的文武百官。

因为漕运总督是个跨省跨行的官,这个职衔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简单的说来,就是谁不配合我工作,我就有权力弹劾你,不管你是哪省的官。好吧,类似于今天的跨省追捕,但是权力比跨省追捕厉害多了。要是不挂这个头衔,漕运总督就是空架子。反正你奈何不了我,我鸟你做什么?挂上这个头衔以后,别人就不敢嚣张了!

第二个头衔是“总督漕运”。这是他的核心本职。漕运总督驻节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总督天下漕运事务。凡湖广、江西、安徽、浙江、南直隶各省设立粮道,由漕运总督节制,负责征集应征调的漕粮。这些省之粮艘衔尾至淮安,悉经漕运总督查验,方能由运河北上。山东、河南两省的粮船虽不经此地,但亦必须按漕督的统一要求,由其下属官员督查,准时办好漕粮差事。

第三个头衔是“提督军务”。漕运总督和其他各省总督一样,拥有一定的兵权。明代漕运总督统领颍州兵备道、徐州兵备道、淮扬海防道,中都留守司之凤阳等7个卫,洪塘守御所,南直隶之庐州卫、扬州卫、高邮卫、仪征卫、滁州卫、徐州卫、淮安卫、大河卫、邳州卫、沂州卫、泗州卫、寿州卫、宿州卫,海州中守御所等卫所,也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这些林林总总的卫所,加起来大约有十万人。兵力不可谓不多。尽管卫所制废弛,两三万的兵员,还是有的。所以,漕运总督人称为帅、大帅、漕帅,他设有军门,有中军,左营、右营、城守营。此外,还有大量的漕丁,算是漕运总督的私兵了,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漕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