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

秦先生和他的剑 又生 1059 字 2022-11-11

石狐子注意到秦郁抱膝盖的动作,这意味着,秦郁心中其实已然有了决断。

“先生,我说的有破绽?”石狐子回过头,擦去淌的汗,在秦郁的跟前跪坐。

秦郁浅浅的笑了笑:“青狐,我觉得,你说的是天时,是地利,却不是人和。”

石狐子道:“赵氏坚守祖业,无辜受难,我们助其归国,难道称不上人和么。”

秦郁道:“人因何而和?”

石狐子开了口,想说情义二字,又见秦郁的目光含深意,才生生觉得太奢侈。

石狐子道:“先生,人因共利而和。”

“既然明白这个道理,我再问你。”秦郁道,“赵国,虽是一时受了魏国的委屈,但若有天,秦国再次把军队搬出函谷关,直逼河东,到了那个时候,赵国的国君是摇旗助阵,幸灾乐祸,还是会尽弃前嫌,与魏王和好,共同抵抗秦军呢?”

“赵……”石狐子陷入思考。

秦郁点出魏、韩、赵三张巨口:“他们终归是晋人,打断骨头还有筋脉相连,我的看法是,既然雀门已经占据邯郸,那么三至五年之内,我们很难攻进去。”

石狐子又扑回去,泥里翻滚许久,把黄河拨来拨去,摩破了手皮却全然不知。

他不甘放弃自己的营地。

秦郁却很清醒,丝毫不容石狐子反击:“而我现在要与你说的是,南方楚国。”

三年之前,他之所以问公冉秋讨要与楚国通商渠道,正是为走今日的这一步。

楚国虽被中原鄙为南蛮之地,不入流,却拥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且楚国之人受吴越影响颇深,对剑器多有精辟的见解,更重要的是,随着秦楚的关系日益升温,这片尚未被桃氏耕耘过的土地很快就会成为中原各路豺狼争夺的对象。

秦郁不争已然,争未然。

他并非要荒废已有的成果,只是定夺了先与后,他要把西边和北边的根系埋入土中,然后将南方已经成熟的黍谷收割下来,充入粮仓,以供整个师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