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事府另边,白廿征召巧匠,遇着了工师疾。原来,疾被挡在桃氏门外之后,发誓要让姒妤后悔,便把满腔热情转向了白廿和安年。他们在铁兵工室定下锻造流程,五月,抢先秦郁占用城中二十余座旧炼坊,点燃了举国瞩目的铜铁的角逐。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全都盯着秦郁和白廿,原本清幽的诏事府如今门庭若市。
秦郁正式提出,青铜剑取胜中原诸国的关键在于成批铸造的速度,青铜虽不如白铁坚硬,但它形制稳定且程式可控,与律法相得益彰,正适用秦国这片土地。
他丝毫不怠慢,一面与甘棠设计新式炼坊的工图,一面又与宁婴、荀三、敏等人去长陵、滩毛、孙家三大矿区视察绿青提纯赤金的过程,甚至亲自指导工艺。
从冶令口中,秦郁得知遏制剑器生产的首要问题不是绿青的提纯,而是锡金的匮乏,为开辟新天地,他决定从楚国铜绿山进口锡金,并令宁婴提前疏通渠道。
在这片土地上,秦郁展开了手脚。
※※※※※※※※
五月中旬,山林间传出斧凿之声。
邦司空府应诏事府的要求在小陀山建造新炉房。小陀山距渭水十里,虽与冶区远些,但,炼坊最易受气流的影响,甘棠看中的正是山脚之下无风沙的土地,接连十多天,工人在他的指导下夯起土基,将柱础石标定完毕,便等候滚石上道。
然而,正当万事俱备,谁也没想,柱础石迟迟没有到来,一个小矛盾发生了。
柱础石也被工人称为基卵石,是埋在土基之中,用于承受木头柱子的石料。
甘棠没料到,他设计的尺寸逾越了邦司空府使用的等级,如此,邦司空只能往宫司空借,而宫司空说他们的离宫大厦都造不完,事就耽搁着,没人敢运石料。
甘棠虽哑,却是军人的性子,施工讲究纪律,绝不容忍与工图有一丝偏差。
秦郁听说之后,也认为柱础石是炼坊能稳定运转的关键,决定出面解决问题。
是日,渭水河畔,小陀山下。
秦郁和几个邦司空小匠围坐在树下,劝说道:“我不知你们分工如此细致,一时问公冉大监要错了人,是有些失妥,可夯土也并非难事,你们不要怕,工图是诏事府画的,律令在上,有了功劳归你们,出了问题诏事府承担,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