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狐子瞳孔一锁,将长矛斜插入戈与矛尖的夹角,只此一招,钳制住公孙予。
“将军,戟长于转动,却不能灵活的收放,我认为,锐士宁舍戟,精铸长矛。”
语罢,石狐子突然收回矛尖,往上半尺对准了空隙,再行刺击。公孙予猛然后退,一看,手中的戟竟已被长矛撬断平戈。石狐子再击,公孙予被迫弃矛拔剑。
石狐子道:“将军,戟两头细长,魏国普遍用分铸或分锻焊接,这种工艺,虽然使刃硬,但在折角处很脆,如果我们在长矛的相应位置增加韧性,便能攻克。”
他还没说完,一阵寒风贴脸划过。公孙予没有废话,对准他的弱处便出了招。石狐子连退三步,见手中的矛也已残缺,立即回身取下盾器,拔出腰间长剑。
击鼓人道:“短兵相交!”
人影凌乱,电光火石。
石狐子对戟的理解源于冶署观察的冶氏的手法,所说已有模样,及至短兵用长剑,他的花样路数更是滔滔不绝,不仅砍在破绽,且躲避也恰如其分。
“将军,秦剑的优势在于长度,短兵相接,仅长半尺,便是先半个身位,我们可以改分铸为浑铸,使秦国之剑在刺穿时不弯折,如此,则弥补了大不足。”
然,石狐子虽懂造剑之道,却不懂用剑之术,七八回合,他数次被公孙予击到甲间的软肋,以至于不得不拿盾牌格挡,盾牌重,他又举不动,故而一退再退。
砰地,铠甲坠地。
石狐子被公孙予击倒在地。
一道道劈砍落在他的盾牌。
“将军,盾器亦有讲究,中原用铁,铁轻,坚硬,但秦国若没有铁,也可以分层处理,表面淬火使之耐磨,至深层,则逐渐减少锡金含量,使其外坚而内韧。”
公孙予道:“还不快跑!”
至此,胜负已分。
击鼓人道:“五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