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先生和他的剑 又生 970 字 2022-11-11

秦郁忽有些触动。

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一双会发光的眸子了。原来,他的青狐一个人闷在小泥房里,没有登楼看他验剑,没有迎青龙,是因为正捣鼓着一种全新的工艺。

哪怕这工艺漏洞百出,譬如,没有退火回火,不均匀的组织将一直保留下去,又譬如,这把短剑是曲锋,局部淬火的瞬间不可能均匀冷却,将有裂纹产生……

他却舍不得说。他想把石狐子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捧到天上,成为亘古星辰。

“青狐,镀层的道理还没有学透,不要想着用火。”秦郁回过神,咳嗽了一声,“一把剑用错了火,就算彻底废了。这样,我花点时间再给你做一把练手,你呢,且先想一想,浑铸条件之下,如果没有奂金,怎么使剑身的铭文保持鲜艳。”

正这时,竹林传来一轻一重的脚步。

石狐子一咕噜爬起来。

“姒大哥。”

“石狐子,你想,怎么使铭文鲜艳,那首先,得有好颜料啊!”姒妤笑了笑,和秦郁行过礼,把怀中的十几卷竹简放在林间,盘腿坐下,说道,“先生,这是今年来,我在榆柳摊听闻的,汾郡当地的地质、人文、风俗,我们讨论一下。”

石狐子磨蹭了一下,觉得秦郁和姒妤都没有把他赶走的意思,于是留下旁听。

事情的起因是一则来自汾郡的邀约。

由于战事失利,魏国割让河西大面积的土地于秦国,原本高枕无忧的汾郡一夜之间成为了边境之城。新郡守张曷到任,肩负起养民留民、防民外逃之重责,以重金向天下游学之士发出聘请,凡能助他治理当地,取得成效的,赏官赏功名。

秦郁考虑到垣郡朝不保夕,而自己又必须兑现与石狐子同去旧戌国接阿葁的承诺,于是,他决定明年开春领师门西迁,去汾郡,投奔这位求贤若渴的张郡守。

未雨绸缪是师门坚守的优良传统,为此,秦郁派姒妤先行,去试探当地风水。

“张郡守用法家之术,执政严厉。”姒妤说道,“他很看重贫困乡里的上计,我打听到其中有一个吴公乡还在使用落后的劣等铜犁,想从此处切入,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