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的那片小麦田正处在收割之际,不久就会经历新的一番耕耘。石狐子听老人们说,百年前,一个男子要耕作三百亩田地才勉强能够养家,直到李相邦来到魏国,组织麦黍轮种,精耕细作,使一人只要用一百亩田地就能收获同样多的粮食,即便饥荒年景,也有平籴仓赈济,那余下的土地,才渐渐被官府收回,有些授给自由民,有些,封给新晋的贵族。
尽地力,善平籴,废世卿世禄制,奖励有功的人,魏国就是这么强大起来的。
然而这世上的事,总不能一成不变。
石狐子也不知变了什么,只知道,太阳升到了正当空,自然而然地就要下落。
近几年,城东的土地全被封给邦府上卿西门氏作了采邑,西门似乎很慷慨,刚来的时候便征召起数千的庶民,好吃好喝养着,替他耕种一望无垠的宝地。之后,他又发行了一种雕刻句芒的布币,用于农具的买卖,普及至方圆三十城。
城西的破庙更有大变化,那寸草不生的黑色的矿原上刚凿好五六十口竖井,像五六十张涂满墨汁的贪婪的嘴巴。石狐子可以想见,将来,它们每天都要吃进数以万计的挖矿的工匠,然后吐出成堆的黑金,那是中原人眼中最高贵的东西。
走到这里,一座门楼拦在面前,石狐子不得不停止遐想,把令牌交给门吏。
“魏国大梁司空府,垣郡上库,冶署运炭监,莆,自安邑炭窑,运炭而回。”
垣城很大,双城横跨十几里地,设有东西两市,三十余个坊里。在魏国国都东迁遥远的大梁之前,这里一度算得繁荣昌盛,如今,虽然城郭老旧了些,城内百业却依然生生不息,在郡守大人的治理之下,万户人家各司其职,过得不错。
若要平时,有多余的功夫,石狐子入城之后,还会在举办私学的彦堂前听一听士子讲仁政,然而今天他不能耽搁,他得先去榆柳摊通知姒妤,一起回冶署。
榆柳摊是热闹的地方,来访的除了赶集买瓶瓶罐罐的,还有不少肩负理想的政客、商贾,江湖儿女,可岁月流到这里,就像金液浇入泥范,呲地,就静止。
姒妤,方圆百里有名的相剑师,也是受秦先生之命,负责联络四方的大弟子。
石狐子管姒妤叫大哥,不仅因为姒妤是师门之中唯一一个不把他当下人看待的,还因为,当年他浑身是血,躲进榆柳摊,是姒妤把他掩在绒裘里,救了他。
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相剑,他看到的姒妤和此刻一模一样,坐在柳树之下。
姒妤的面容很素净,是那种,在炎炎夏日会让人想伸手贴上去冰敷的素净。
而事实上,市井混杂,早就有人这么做过,若非郡守的侍卫在旁看护,怕贴的还不是脸,而是屁股,但后来,石狐子听姒妤说,相剑之时,泰山压顶不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