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页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1024 字 2022-11-11

蔡京第三次罢相,与收复燕云战略有关。

赵佶刚开始启动“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一战略时,蔡京是极力赞成并积极推动的,但后来他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

蔡京的态度之所以发生转变,一是因为他对童贯总是越过他单独向赵佶奏禀不满,二是因为他意识到了大宋的孱弱以及边境并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害怕冒然挑起战争,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有一次,赵佶在禁中曲宴宰执,酒酣后大家一起泛舟。赵佶忽然发给童贯一张纸片,令他告诉蔡京,请大家对收复燕云之事进行表态,如果同意就在纸片上躯。

蔡京拒绝躯,说:“容仔细面陈,难便书名。”

蔡京对收复燕云消极的态度,让赵佶认为蔡京老了,于是让年富力强又积极支持收复燕云的王黼代替蔡京。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

如果蔡京不再次复相,以蔡京此前的政绩,他纵然不能成为一代名相,也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宰相,不会成为六贼之一。

可惜,蔡京太贪恋权势了。

如今,蔡京又被赵佶请出来,第四次任相。

这年,蔡京已经近八十岁,已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凡是需蔡京署的文件,他皆让季子蔡绦为之,甚至连上朝奏事也由蔡绦来代替。

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文书以从。

蔡绦的趾高气扬和耀武扬威,引起一众大臣的强烈不满。

而这其中最为不满的就是白时中与李邦彦——他们虽然身为宰相,但几乎没有处理任何公务的权利,只能按照蔡绦签发的文书来处理事务。

虽然朝中大臣对蔡绦畏之如虎,但蔡攸不怕,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小弟放在眼里,而且他还在暗中寻找搞掉这个小弟的有力证据。

此前,赵佶曾有提拔蔡攸为相之意,可很多人都明确表示反对:“蔡六岂堪作相!”,蔡攸于是落节钺,仍领枢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