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匠工居然也能拿到这么多钱,而且在官员俸禄都不能按期全额发放的情况下,他们却能按月拿到工钱,这不能不让读书人义愤。如果将这些产业,纳入朝廷体制中,恐怕到时候,宫中和各府的官员,肯定会对此极为不满,怨言很多。
陈应以私人的身份,发放给匠工再多薪俸,都不会有人说什么,可是,作为朝廷,却是有制度可寻的,什么级别享受什么样的车驾、可以拿到多少钱,多少米粮,这是自秦汉以来,形成的规矩。
陈应可以,朝廷可以吗?工部尚书武士彟能承受这样的舆论压力吗?
听着陈应娓娓道来,武士彟半天没吭声。他虽然不是世族,但他却知道世族的厉害,知道舆论有多少厉害。
杨广真的昏庸吗?在后世肯定有定论,这丫就是一个昏君。可是武士彟出生在这个时代,他了解的更多。如果有人会问,武士彟肯定心中不一的说:“杨广是昏君!”
但是他心里肯定会加上两个字:“才怪”。
然而,杨广因为提同了科举制度,利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把天下世族门阀全部得罪了,于是乎一夜之间,舆论方向转变,杨广也是百世圣君,马上转变为昏君。
对于杨广尚且如此,可是武士彟真敢这么做吗?一旦他做了此事,整个舆论很快就会转向,他会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
武士彟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却不能不考虑后果。世族门阀利用舆论与阴谋,双管齐下,已经击垮了大隋,如果再来一次,不用突厥或萧铣打,大唐朝廷自己就完了。
良久,武士彟望着陈应苦笑道:“陈驸马,我这个工部尚书可是坐在积薪之上啊。”
陈应笑道:“非应国公,谁可堪当此大任?应国公之辛苦,陛下是知道的,陛下也不会亏待应国公的。”
李渊苦笑着摆摆手,伸手指向陈应道:“你有什么好的办法,一起说来听听。”
陈应笑了笑,说道:“说难其实也不难,可以效仿入粟拜爵的故事,用封爵代替收入。人所欲者,不过富贵二字。臣能让他们富,却不能让他们贵,让他们显贵,这是朝廷才有的特权,前朝宇文恺,其实是可以看作一个大匠师,为官之道,他还差得太远,然而他依旧可以封公,位列六部之工部尚书,对于无须应酬往来的工匠来说,十贯钱足以衣食无忧,再多二三百贯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如爵位来得吸引人。”
“官爵乃国之铭器,岂可轻授!”李渊听后摇摇头道:“此法不妥!”
陈应点点头道:“大唐以武立国,设军功十二转,得益于此,大唐将士这才舍身忘死,前赴后继,报效朝廷,效忠陛下。陛下,何不同样设立一套文官勋爵?用来赏赐文臣?比如,一个县令,其治下人口增加一成,税赋增加一成,教化有功,可以对标军功一转,可以迁一级文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