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听着方野讲述,脑海里渐渐构建起来一副立体的画面。
原来水稻田里,除了水稻,还有这么多的生物,简直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
如果是刚在种水稻的时候这么讲,肯定没什么感觉。
但是亲自在稻田中插秧,种下水稻,见证水稻的成长,看到了田间的各种生物,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再听方野一番梳理,理解就深刻多了。
方野道:“这些食物链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现在的农田,大量的打农药、施化肥,蜘蛛、青蛙、蛇这些动物生活不下去了,害虫容易滋生,又要打农药,老鼠啃食农作物,又要投放灭鼠药,布置捕鼠夹。
微生物无法生存,土壤的肥力有减无增,只能继续施更多的化肥,土壤还会渐渐变得板结,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咱们种的水稻,用的是动物粪便发酵的有机肥,也没有打农药,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当然,比起施化肥、撒农药的稻田产量肯定会少,也需要耐心让土地恢复健康。在现在人口这么多,粮食压力大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式。
不过这样的稻田,相当于一块小型的湿地,为青蛙、鸟类很多动物提供了栖息的环境,物种多样性增加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改善是有积极作用的。”
有家长惊奇道:“园长,这水稻感觉产量一点都不低啊!我看稻谷都长得很饱满!”
方野微微一笑,这不是废话吗!
除了有机肥,当初耙田的时候还在田里掺了点灵土的,这稻子当然长得好了。
唐晓欣很聪明,举例子道:“施化肥相当于以考试成绩为目标,背公式、大量的做题、背阅读题的答题套路,背作文模板!
然而我们学习不光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锻炼的逻辑思维,一些人生哲理,文学素养,可以受用终身。但是家长老师又都在乎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