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上的衣服浆洗地发白,但是收拾的很干净,眼角眉梢有着一股年轻人所独有的朝气和锐气,却也沉静,书生旁边放着两本书,取了个干硬的馍,就着热水吃馍,认真看书,一丝不苟。
他并不是第一个来的,这往日年关前后时节都没有多少人逗留的地方,现在却多了许多的人,路旁还有稀稀疏疏来往天京城的行人,好奇看过去,发现这里的都是些书生。
平素这时候能有那么几个人已经是罕见的情况,今日竟有了近百人,而且都是书生,难免就惹得人心里头有些好奇不解。
有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先生听到车夫说这件事情,还令那车夫先停下马车,专门出了车厢看过去,果然看到,十里柳亭处,数十名书生。
虽然都年纪轻轻,可是这一眼看过去,却都自有气度,老人虽然是个商人,可是一直羡慕儒生风雅,而立之年成家之后,每有闲暇便去看书,读书读到现在,也稍微品砸出了书中三味,此刻远远看去,不由得呢喃开口:
“芝兰玉树居然也能成如此长堤?”
车夫没能听懂,好奇道:
“树?”
“柳树现在还没能长出芽儿啊,老爷。”
老人失笑一声,指着那些书生,解释道:“芝兰玉树,便是读书人读出数里的道理和味道了,是难得的璞玉和才子,可知道?”
那车夫还是不大明白,可见的老人如此起劲儿,还是附和道:
“原来如此,怪不得小的看过去,好似是那长堤柳树冬天长了叶子一样,好看的紧,像是回春了。”
老人微怔,旋即指着那车夫大笑道:“不错不错,你却也说出了句有些味道的话,看来这些年里逼着你看书,总算是没有白看,休要摆出个臭脸来,不让你看书了,今日回去,赏你几个酒钱。”
车夫不解,还是美滋滋道谢。
老人转过头来,心里有过去认识认识这些年轻读书人的打算,可是看了看那边的气氛,却还是没有主动去,只是在上马车的时候想着天京城里何时出了如此多出彩的读书人?怎的从未曾听说过?
却不知是哪个大世家出来的。
老人怀着疑惑入了天京城,另外一辆马车旋即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