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想要和他赚同一个行业的钱,他不介意、也管不着;但如果想要借他的东风来赚的话,那很不幸——
要他答应,除非他脑壳坏了!
第125章
这样一来,夏尔和罗斯柴尔德自然谈不成。
而另一头,国内财政危机成为了有力的推进器,促使大部分英国内阁大臣做出了和首相相同的决定,通过了跨国合作的大框架草案。
反正纺织业和钢铁业联合会的那些人也都对能大幅提高收益的技术心醉神迷,对吧?就算合作范围仅限于国内生产国内销售,那也值得去试试啊!
其他细节都好商量,但夏尔的底线就是上头提到的,合作范围仅限于英国国内。这在一部分人眼里看来是循序渐进,在另一部分人眼里就是未雨绸缪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像夏尔这样的工厂在哪里都会挣钱的!那些潜在的市场,当然需要考虑!
詹姆斯和内森的想法当然是后一种。就连他们都不得不承认,把他们摆到夏尔的位置上,他们也不会点头合作。就和夏尔最后和他们说的一样,他们之间的最大分歧在于——
“我姓葛朗台。”
罗斯柴尔德们信奉的是家族企业、兄弟合力,在职位任命上坚持只用自家人。从后世的观点看叫任人唯亲,肯定走不长远(事实上也的确没落了);但在现时的确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因为大多数人勾心斗角到兄弟也不能信任。
那么,夏尔一个外人,自然会被排斥在这种利益共同体外。这种根本差距没有办法解决,那他们也就没有办法合作。
这问题夏尔都知道,詹姆斯和内森更不可能不知道。只能说,他们完全打着为自家的心,没错;但夏尔绝不可能和这样的人合作,因为他不需要借用对方的力量、那就只会吃无形的亏。
必须得说,这和米歇尔手里拿着几封信就拒绝罗斯柴尔德相比,夏尔的底气更足、足不知道多少倍。米歇尔不答应,罗斯柴尔德们还能想到其他途径;但夏尔不答应,这事就只能黄了。
无论是詹姆斯还是内森,他们都做过不少投机生意,自然也经历过不少悬着心的时候。按理说,夏尔态度明确地拒绝了他们,根本就没吊着他们;但他们却感觉到了威胁,还是一种不动声色、却让人情不自禁地汗毛立起的巨大威胁——
一个铜墙铁壁的商业帝国就在鼻子底下初现原形,他们怎么能不重视?
所以在英法双方最终签订合约后,两兄弟第一时间乘上了去往多佛尔的汽船。不论他们愿不愿意承认,罗斯柴尔德在法国扩张势力的希望渺茫到几乎等于没有。这样一来,还是尽早告诉他们父亲、早做决断为妙。
而如果要说对英法合作最终达成最喜闻乐见的人,无疑就是两边的内阁头头和大臣们。
首相利物浦伯爵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至少开始解决前任和前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其他内阁成员也觉得肩上担子轻了点。
而对法国人来说,黎塞留公爵则觉得,法国更紧密地联合英国,至少能让他对奥地利的时候腰杆更直一些。德卡兹公爵更高兴,因为他还年轻;只要这次起的导向作用够大,他就有更大的指望重回法国政坛!
总而言之,这风向吹啊吹,很明显越来越倾向于中产阶级了。保王派大势已去,一路被吹枯拉朽。而维克托暗中进行的拉人工作无疑越来越顺利,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该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儿子忙着,老爹也没闲着。
英国使团回到巴黎的时候是六月初,等离开时都六月中下旬了,接下来正好是夏尔的生日。弗朗索瓦瞅准了时机,在这之前的两天提着精心准备的礼物登门拜访葛朗台家。
纪尧姆早前就已经认识了弗朗索瓦,自然热情非常地接待了自己的这位新朋友。这新是相对认识时间来说的,并不代表着不熟悉——因为两个上了年纪的老爹简直相见恨晚,在去波尔多和去埃佩尔纳等地的时候都哥俩好地混在一块,关系已经相当亲密了。
所以等夏尔回家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自家老爹和维克托的老爹挤在桌边上喝酒的情形。两人脸颊都酡红了,桌子上摆满了打开的酒瓶,看样子把他多次去波尔多收集的珍藏开了至少一半。
这么能喝?
夏尔眉毛微微抽了抽,出声唤道:“父亲,拉菲特先生?”
“哎呀,亲爱的夏尔,你终于回来了!”弗朗索瓦一看夏尔就眉开眼笑,连连招手让他过来,“你的眼光可真好!这些,这些,还有这些,”他小幅度挥舞手臂,指过一大片做了简单标签的酒瓶,“口味都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