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罢亲征礼,大军正式开拔,将西出紫荆关,进兵大同。

黑蛋策马当先,微微侧身回望我一眼,我笑着向他招了招手。

站在午门城楼上,远望着他的挺拔身影,又骄傲,又担心。

我们能彻底改变历史进程吗。我们能保住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吗。

第242章 于谦

送走出征的大军,我便叫祁钰来,共同召见了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其人,出身江浙,身段瘦削,面容白皙清隽。若非知道他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不会将这副秀气外表与统兵打仗联系到一起。

兵部尚书邝埜随御驾北征,兵部暂由于谦主事。我便问他京城守备情况,他一一对答如流。周边各府可用之兵的人数、优劣、粮草武器马匹供应等情况皆了然在心,如遇各种突发情况应当如何处理,也预先都有准备他连战事吃紧、皇帝要求派兵增援该如何处置都想到了。

我点头赞许,想了想,终究还是问他:若前线兵败,溃不成军,瓦剌长驱直入围困京师,你可有对策?祁钰微露惊讶地望向我。

这些话,黑蛋出征前我不便问,相关的工作也不便做,怕皇帝陛下自尊心吃不消,影响作战。

于谦犹豫道:娘娘,虽然此次瓦剌来势汹汹,但御驾已亲征,这似乎也不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按最差的结果去准备,希望用不上。你且说,本宫且听着。

臣遵旨。于谦只略一思忖,整理思路,便道:依臣愚见,若前线不利,令瓦剌得以逼近京师,其或从三处进攻,一则从古北口方向进攻密云,二则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三则,经大同、阳和,攻陷白羊口后,挥师南下,进攻紫荆关。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咽了咽唾沫。

大明军队是从紫荆关出兵的,于谦说的第三种情况,等于是假设北伐军队全军覆没,将紫荆关都暴露在瓦剌面前。全军覆没,那么皇帝必然不会有好下场。

若换作别人,或许想到这一层,也不敢轻易对着皇后和太子说。但所幸是于谦,他一心为国,早置个人荣辱官位于度外。

听于谦的话说得不吉利,祁钰心中不喜,但我看了他一眼,他知道分寸,便克制着并未发作。

于谦继续道:以最差的情形推演,臣以为,京城精锐以多半被抽调北征,所余只有不足十万兵,且兵力较弱,恐不足用,首需调各地兵马出兵勤王。其一,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其二,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其三,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其四,宁阳侯陈懋统领的浙军。如此,短期内大约可得共计二十二万兵马拱卫京城。另外,考虑到粮草,所有受召军队进京前需取道通州粮仓,士卒各自取粮运送至京城。因这些将士平日大多不事征伐,只供后备之用,临时要上战场,需勤加操练,且于大敌当前之日,出城,背城立寨,斩断退路,以鼓舞士气。至于将领,臣以为,广宁伯刘安镇、武进伯朱瑛,京师总兵官石亨,都督陶瑾、刘聚、刘德新,副总兵顾兴祖,都指挥范广、李瑞、汤节,可堪守城大用到时臣也愿亲上城楼督战。

我一面听他说,一面暗暗推敲,听他说罢,不由得赞叹。

足智多谋,心思缜密,是天才,是能臣。

况且这些,绝不是他当下立刻思索出的结论他必是事先已觉此次北伐风险极大,在心中已有过思量。这是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忠臣。

我说:此事如此安排甚妥,你可先行做些筹备。一旦前线有危险,便立刻铺开执行。事要做得密,暂时莫声势浩大,消息四处传开,反而扰乱军心民心。凡是有掣肘不便之处,你来请我的旨意。

于谦领命告退。

于谦走后,祁钰缄默不语。

我问他:怎么了?

祁钰沉默片刻,说道:娘,这次的战事,真的,凶多吉少么?爹爹才出征,还一仗都没打,您就忙着做这些安排

我反问:你怎么看呢?

祁钰道:虽则瓦剌兵强,但爹爹向来百战百胜,此次带兵二十万,又都是三大营的精锐,御驾亲征,应当能取胜。否则否则您怎么能让爹爹上战场?爹爹的身子近年才好些,年纪也大了

祁钰,你现在是监国太子,国家大战当前,此刻你心里不能有‘爹爹’,也不能有‘娘’,你只能有大明,只能有百姓。此战,即便你爹爹亲征,我想他也未必有十成的把握,但眼下的局势,非他亲征不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你爹爹舍得,娘舍得,你也要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