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又少了一个股肱之臣黑蛋叹道。
他与杨荣,是四十年患难与共的君臣情分。自从他做太孙时,杨荣就被朱棣派来做他的师傅。朱高炽在东宫,风雨飘摇十余年,属官都被朱棣猜忌,才干不得施展,连杨士奇都曾几度下狱,唯独杨荣受朱棣信赖,能为东宫出力。朱棣在榆木川驾崩的紧要关头,也多亏杨荣机警应变。实在是为东宫、也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礼部拟了几个字,我看过之后都觉得不甚妥当,问黑蛋:谥号用‘敏’字如何?
敏锐果决,黑蛋道:再贴切不过了。
于是便赐杨荣谥号文敏,追赠太师。另外子孙世代袭官都指挥使。
说罢杨荣,又说起杨士奇。
宣德九年末,黑蛋病重时,未防止杨士奇不服我执政,令朝局生出变故,我曾令范进搜罗杨士奇之子杨稷的不法罪证,用以挟制他。虽然这些罪证最终没真正派上用场,但朝廷的御史们后来获知,却不肯放任杨稷横行霸道、凌虐百姓,弹劾的奏章洪水般涌入内阁。
起初罪状虽多,情节尚轻,普通官员不敢动这位当朝首辅的儿子,结果杨稷屡教不改,变本加厉,竟犯下杀人罪。御史的弹劾奏章一上来,不必我开口,杨士奇自知无颜再面对君上和同僚,只好以年老多病为由不出。我和黑蛋下诏抚慰,说儿子的过失不应当连坐到他的头上,他的忠心体国帝后二人都知晓。杨士奇接旨,感恩哭泣,但不久就因忧虑过甚而病倒了。虽则依然是名义上的首辅,但已经不能理事。
三杨之中,眼下还能操持内阁事务的,只剩下杨溥,可杨溥也已经是耄耋老人了。
马愉、曹鼐是三杨举荐入阁,才干品行俱佳,但能力有限。内阁是朝廷中枢,犹如大脑之于全身,全国上下那么多事等着内阁参详决断,三杨能干,自然能应付,但眼下只有杨溥一个老头带着两个资质不及他的人做,便有些捉襟见肘,显得人手不够。
我不免感慨:满朝文武,人才济济,但要再挑一个能入阁的人,实在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