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机处这一模式被清朝的皇帝看作避免大权旁落的法宝,颇感自豪的优势制度。但事实上,皇帝的朱批很多是根据军机大臣的“议片”(短)/“议覆”(长),即内廷先对奏折作出处理意见,然后皇帝照搬或是改签。这类非正式“议片”/“议覆”只在内阁和皇帝之间流通。所以清朝的军机处和军机大臣制度从雍正后期开始,到乾隆朝早期完全成熟,事实上是国家的真正决策机构。皇帝所需要的是掌控内阁的便利和绝对权力,对政务细节,皇帝并不会经常改签,皇帝对军机十分倚赖。
-
雍正的朱批很多是他内心的真实流露,非常有意思。但自乾隆朝开始,朱批已经是一种制度化的套话,比如“览”,“知道了”,“该部议奏”,“另有旨”,“单并发”,“单留览”,“军机大臣议奏”等等,这种套话的背后就是军机处与皇帝的共识,皇帝不想专断,所以皇帝不会直接在朱批里表露他的想法。这和乾隆的性格有关系,他和其父雍正不同,厌烦具体的行政事务,所以军机处必须高效运作,将一切安排妥帖。
-
奏折制度从康熙朝的密折发展而来,乾隆朝开始,各级官员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导致皇帝的案上奏折堆积如山,而实质的效果就是扩大和加强了军机处对朝政的影响。间接效果就是皇帝的心思被隐藏,大多数人不知道他到底想些什么,揣摩圣意更加困难。
第238章 沁官(二)
晚饭又教做热汤面,配菜正是好几个火锅子,一锅河鲜,一锅豆腐,一锅菜蔬。热汤下肚,只觉无比畅快。饭后,璎珞打开带来的剔红蕉叶纹六重葵口盒,将每盒平铺,排了满满一桌,都是自己在家做好的各色点心。
饭后,璎珞在灯下写了一首小诗,诗云:
是从前的你
相知难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