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过不离开我的。”倒是刚才急着起身的人突然变了卦,李遇突然扑上去抱住白鸥的脖子,“你不牵着遇儿,遇儿会怕。”
“可是遇儿长大了——”
白鸥轻抚李遇的发顶,他的小美人儿就要二十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一定要去。”
殇宁覆灭,一共只经历了三场重要的战役,在第三战中,殇宁后主就战败被俘,殇宁亡国。
白鸥知道,他此前没能抓住赵宏胤,那这一仗,很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
他是一定要去的。
看着李遇那双剪了秋水的大眼睛再次湿润,他不忍道:“我很快就会回来。”
李遇闻言不再分辩,默默起身更衣。
“你说过,鸥鸟飞在天上,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直到出门前,他才回头问了白鸥一句,“那这一仗,殇宁会胜吗?”
白鸥闻言一怔。
这一仗,是赵宏胤亲自挂帅对垒殇宁的第一战,殇宁大败,却戏剧般地以北胤匆忙退兵收场。
关于北胤退兵的原因,正史的记载中满是对赵宏胤的歌功颂德。
据记载,这场战争绵延入冬,殇宁大败,北胤席卷西北三城;然而却发现西北三城颇为贫瘠,无法支撑北胤大军度过严冬。
赵宏胤体恤三军将士,忍痛退兵修整。
诸将感念其仁德,士气大振,万众一心,于来年开春后,轻而易举地再次撕裂待城尚未完成重建的防线,进而一鼓作气,以闪电之势长驱直入,一路攻下江宁。
也就是从那一战开始,北胤铁骑用绝对的速度,书写它不败的传奇,直到大胤立国,赵宏胤最终统一全境。
正史中对赵宏胤此举多为赞许,后世史书工笔认为,赵宏胤此举是做出了在当时最正确的选择,是他日后能成为那个一统乱世、开济太平的千古一帝的开端和证明。
白鸥在此前的研究中,觉得这一段历史存在一些不明显的漏洞,可各种野史中的其他版本也大都很难自圆其说,无法佐证他的猜测。
眼下他不知道要如何跟李遇解释这一切,单单是那一句“殇宁大败”,就教他难以启齿。
“总之——”他思虑良久,只能同李遇留下一句,“我不会输。”
无论如何北胤在最后以退兵收场,他也不算是骗人;况且他要去,本就是为了改变李遇的命运。
他不会,也不可以输。
李遇闻言没有再说什么,抬脚跨过了寝殿的门槛。
*****
太极殿前,李遇到底去得晚了些,一踏入大殿便觉出气氛有些异样。
“朕今日身子不爽。”他冷声道:“捡紧要的说。”
“陛下——”群臣中有人横跨一步出列,跪地行礼,“待城一战迫在眉睫,臣项弘,跪请出征。”
“臣附议。”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