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共和国的海军也开始研究用拖船的推,顶,拉来辅助大型军舰的离港。
之前没有太大吨位的大型军舰,也就只有051舰,对于拖船的操作要求不高,而现在永兴岛号吨位超过5万吨,为了确保安全,确保顺利,北方造船厂在九院的要求下,准备了13艘拖船。
随着命令,1号拖船跟2号拖船从战列舰的尾部靠近战舰两侧,而3号拖船,则是靠近了战列舰的舰艏靠近中部的位置。
“起锚!”拖船就位,在舰桥司令部的艾国秀也下达了命令。
两支重达十多吨的巨锚被手臂粗的铁链从水中拉了起来。
“1号,2号启动!”随着命令,在战舰尾部的两艘已经跟战列舰连接起来的拖船开始启动,两艘拖船的船长都是小心翼翼地看着驾驶舱上面的各种仪表,脸上紧张无比。
他们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当初这艘巨大的战列舰,也是他们从船台中拖到舾装码头上面的。
不过现在,出港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一旦撞坏了水线以下某个部位,维修起来就麻烦了。这一点,谁都知道,中国的大军舰,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上百年!
容不得任何的失误。
尾部的两艘拖船不断地加大功率,其他的拖船也统一的指挥下开始加入进来,尤其是在靠近码头一侧,为了避免拖动过程中造成军舰跟码头的碰撞,有一艘拖船钻入了码头跟军舰之间的不宽的距离,利用转向时候产生的动力来顶着正在向着码头外面缓缓退去的战列舰远离码头。
一开始的时候,导弹战列舰出港,一分钟的移动速度甚至只有两米多,随着距离码头的距离被拉开,越来越多的拖船加入进来,离港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军舰各层甲板上面的海军官兵站坡,一直到军舰彻底出港并且在众多拖船的辅助下完成180°转向,舰艏向着外面之后才结束。
整个过程,从拖船开始启动,一直到军舰离港,彻底完成转向,花去了四十分钟的时间。
不是他们没法做到更快,而是被要求必须确保不出现任何意外。
中国在大型军舰的拖拽过程中,没有什么经验,尤其是离港靠港,更是因为国内没有万吨级的大军舰而没有什么经验。不能错过每一个训练的机会,所以,才会让离港变成这么长时间。越多的拖船参与到里面,指挥协调也就越复杂。
“鸣笛,启动中央控制系统,准备离港!”军舰上面,作为海试负责人的艾国秀下达了命令。
“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