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8页

目前国内能够买很多数控设备的公司都不是太多,搞这样一条生产线,一个无人化生产车间,需要一次性拿出数千万甚至数亿的经费,真没有多少企业承担得起。

何况,这个年代,虽然缺人,人力成本也是相当低的。

“一台机器人的成本是多少?”刘一九眉头也是皱起来了,国内缺人的现象,用工荒起码还要等十年的时间。

现在国内并不确人。

大量效益不好的国营企业兼并重组,破产,使得很多的技术人员进入到私营企业。

缺人的,都是私企。

而私企的融资渠道比国营企业更少,能够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的有着需求的单位并没有多少。

按照原本刘一九的想法,是在九院下属单位内逐步推广,等到国内用工荒出现,他们就能够快速向着市场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九院民品单位归属军方管理,再也不是刘一九说上什么设备就上什么设备,甚至,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增加多少的设备。

如果不是效益还行,刘一九又不管,管理委员会反应了之后军方高层重视起来,负责管理这些单位的人也不会严格按照要求,把大量的经费都上交,剩下的这是用来投资别的领域,尤其是房地产。

所以,这条路被堵死,九院的技术,市场化,就变得困难起来了。

“一台通用机器人,成本在八万左右,这是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如果是目前这样的生产,成本大约17万……”鲁达科快速回答。

“这也不高啊。”刘一九不解,“虽然一台机器人的成本要17万,但是怎么也得使用十多二十年吧,卖二十万,平均一年也就一万左右的成本,加上维护费,也不会超过一万五吧?”

“一名普通工人,一年也只有不到七千块钱的成本。何况,工人不需要维护,也不用一次支付二十万甚至更多,不需要养着一批维修技术人员。自己培训维修技术人员,也有可能会被人给挖走……从目前的环境来看,自动生产线投入高,投资回收太慢……”王鑫回答刘一九的话。

按理,刘一九应该清楚这个的。

不过想着刘一九这几年一直都是呆在山里面,不清楚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