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美国人从六十年代就在开始研究,国内虽然也有,投入的力度却非常小。
九院往里面砸入了不少的钱,也没有获得太大的成果。
冯伦现在的话,就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缺陷上的深刻反应。
“却是,现在限制战机机动性能的,不再是之前的飞机本身设计,而是飞行员能够承受的最大过载以及承受持续高过载的时间……”刘一九点头,表示同意这一观点,“不过,这不是限制我们发展高空高速方向战斗机的理由!即使我们的飞行员没法做到,我们可以发展无人机,不用飞行员!”
刘一九并不想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如果有疑问,可以下来讨论,但是在这个会议上,争论这个,真的没有太大的必要。
对于整个九院来说,这个项目本来就是饱受争议的项目。
空军方面同样也是如此。
刘一九个人在坚持,所以,这个项目这些年才能得到持续的经费投入。
就连负责研究的冯伦都反对,刘一九心中如何能够痛快?
“刘主任,既然现在说到了这个项目,咱们还是弄清楚吧。我想,应该所有人都是对这个项目有着很大的质疑,为的目的是什么,虽然,九院的经费是自筹,项目自主权也是有的。”后装总部的代表这个时候不干了。
甚至,他用话堵死了刘一九想要用他们自筹经费,拥有项目自主权来搪塞。
他们也没有说要取消这个项目,钱是刘一九他们搞来的,但是也是属于国家不是?花了这么多钱,咱们不干涉,至少得让我们大家弄个明白不是?
“是啊,刘主任,这个项目,确实是……”诸厚道最是清楚,双三工程的来源。
这是原本的六十年代为应对苏联图-22逆火轰炸机以及美国b-1b超音速轰炸机而提出的一款针对性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截击机,最开始指标是双26,从六十年代项目开始,就几经波折,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国家一大批的项目下马,被刘一九把整个团队以及研究的基础资料弄过来了,启动了一个性能指标更高的双三工程。
高空高速,在那个时候,其实就经过多次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