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5页

办公楼,很大一部分就是技术设计室,跟办公区域共用一栋楼。

在两边的轻钢结构厂房里面,则是海可姆的实验加工车间,产品设计出来,很多都是需要生产样品来验证产品的性能以及可靠性。

左边的厂房面积很大,这里面主要是用于焊接设备的试制以及实用改进。

日本人在管理方面确实有着很先进的经验,整个车间里面,各种工具都是摆放得非常整齐,看起来比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呀整洁太多了。

不应该出现在车间的东西,绝对看不到任何的影子。

生产车间里面,只有少量的加工设备,不少的焊接工人在进行测试焊机,工程师在一边监管着各种数据,不断地在他们手中的工作笔记上记录这些数据。

“焊接机器人在什么地方?”刘一九来就是想要看这个的。

走了一圈,整个车间里面实验的,都是一些普通的焊接机器,根本就没有看到利用程序控制进行自动焊接的机器人。

“在后面的车间,这前面是后面焊接机器人的技术基础,我们需要通过人工操作来获得机器人使用的基础数据,在得到这些数据之后,设定到焊接机器人里面,从而优化整个工艺过程……”池田浩二对着刘一九解释。

刘一九非常清楚,这是必须的。

机器人生产线,就是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类的生产技工,这些技工操作的时候,主要就是那么几个动作,每天重复。

这也是流水线生产出现之后工序细分之后带来的。

按照如此的模式进行生产,可以让整条线发挥出非常高的生产效率。分工越是详细,质量越容易控制,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每个人工序上面每个人,只负责一两个工序内容,这样一来,日复一日技术熟练程度非常高,甚至顶级技术工人都是没法在这方面跟他们比较。

人需要休息,长时间的劳动会让他们的体力跟不上,越到后面,生产效率也就越低。一个人出现问题,就影响整条生产线。

而机器人,则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一边观察一边跟着池田浩二向着旁边的一个车间里面走去。